皇嗣李旦得知李显回朝后,立即上表求奏立显为皇嗣,女皇准了李旦的逊让,命婉儿拟诏,立庐陵王李显为皇太子,封韦氏为太子妃,改皇嗣李旦为相王。 从此显的时代到来。 从此,武承嗣一病不起。曾经他欺软怕硬,为一己私欲残害的朝官不计其数。如今权空势去,他站得最高,所以摔得最重。多年来他仗着姑母的女皇之位把持大权,一心以为姑母百年之后,自己便是她一切权位的首要继承人。不想姑母却悄么声地接回了李家的子孙,从头至尾就没打算知会自己一声。 圣历元年八月,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武延秀的娶亲队伍终于到达了突厥的黑沙南庭。岂料礼物悉数献上之后,默啜对武延秀非但未能以礼相待,还立即将他软禁了起来。 送亲官阎知微小心地上前询问缘由,默啜怒道:“我部族受的一直是李唐的恩泽,今诚心将小女嫁李,你们却派了个姓武的小儿来冒充,到底是何居心?且不说这武氏算个什么东西,就是你们后来封我的土地,也是种粮颗粒无收,种草毫寸不长,赏我的金银器更是多有残次,你们倒是说说,这不是欺我部族又是什么!” 默啜一面软禁武延秀,任命阎知微为平南可汗,主管唐民,一面亲率大军远征宣化以南,席卷蔚州、定州,又攻下了赵州。 大周朝一时边境吃紧,女皇非常恼火,当即决定调兵遣将,渡河北进,征讨突厥。 武承嗣在病中听说自己一直寄以厚望的儿子武延秀被突厥俘虏,一时间急血攻心,没过几天,便在家中抑郁而死。 边塞烽火连天,女皇夜不能寐。因为大周接连派出数位良将招募兵士,都少有响应者,如此,便难退突厥大军。 这样的形势下,婉儿来到了新太子李显的东宫。 韦氏这回真的是学乖了,当了太子妃也不敢如往日般骄横跋扈。 不待婉儿行礼,她便抢先上前来拉住婉儿的手:“妹妹终日繁忙,无事不登三宝殿,来了,就必定是有事。” 婉儿开门见山:“太子太子妃可知圣上日日为那默啜之军而忧?” “知道自然是知道,可我们……也是干着急!” “奴婢以为,太子可向圣上自荐,亲率大军征讨突厥,这样一来,不但可借此在朝堂上立威,还能为圣上解下燃眉之急!” “亲,亲征?”韦氏不自觉地松开了婉儿的手,“妹妹是说笑吧?” “我也正有此意,”显此刻倒没有退缩,“可就是担心离朝数载,多数人都已忘记我是谁了,我带兵,没人愿往。” 婉儿说:“太子此言差矣,今天下人久盼圣上归政李唐,自大周建立之始,几次叛乱都是打着匡扶李唐子孙地位的旗号,太子此时挂帅,不但会响应甚众,而且也能让圣上知晓您颇得人心……” “可是我们好不容易才回来……”韦氏说,“我们,再不敢轻举妄动、徒惹事端了。” “这不是轻举妄动,是伺机而动。那突厥默啜曾屡次得恩于李氏,以女嫁李也是为了和李氏攀亲修好,今太子亲征,他很可能会不战而退,这样太子也得以在武家子孙面前扬威,他们便不再敢口服心不服了。如此一举数得之事,还望太子三思!” 于是李显连夜奏请武皇自己愿亲征突厥,女皇权衡再三,决定让显带兵一试。 消息传到默啜耳中,他听闻庐陵王复位太子,并带兵亲征,立即如婉儿所料,派使者上呈臣服修好之词,不日便从边防退兵。 女皇大喜。设宴为太子接风。李显未动一兵一卒,便这样轻而易举地俘获了满朝文武的心。 显当然知道这所有的一切都得益于婉儿,这个女人的智慧与才华,是他离宫之前便知晓的。只不过那时,仇恨蒙蔽了他的眼睛…… 众人酒过三巡,觥筹交错间,武三思对婉儿的眼神有些肆无忌惮。这一切女皇自然看在眼里。席毕,她单独留下了侄儿。 “承嗣心念的是皇位,而你惦记的却是女人。” 武三思见姑母早已参透自己的心思,更是急不可待地说:“早些时日,姑母还引婉儿来过侄儿处,这些年也不见来了,可是姑母早已无心成全这桩好事?” “此事非你情我愿,何来成全之说?” “三思知道,婉儿姑娘如今是您的左膀右臂,姑母身畔,不可一日无她,婉儿固然很有才华,这才华侄儿早在修史过程中便已见识,可究其根底,她不过是个奴婢,况且,况且还是个罪臣之女,若不是姑母赏其才,引其出掖庭入中宫,这会儿,她怕是还和掖庭深处那些洗衣女别无二致……” “放肆!” 武三思错愕地看着突然发起火来的姑母。 “你屡次口口声声说爱慕婉儿已久,内心却将其视同奴婢,即是这样,还指望朕将婉儿许于你?” “侄,侄儿……”武三思还想解释些什么,因为他认为自己无非是依实所述,却没想到女皇会如此大动肝火。 “别说了!除非,她自己愿意。”女皇最后的这句,婉儿在帘后听得真真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