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就是包装宣传罢了。
第二天一早,刘学文吃了早饭就去吏部报道去了,李安则回到院子看书。
开玩笑,要是吃了就能考上状元,那是仙丹好吧。
所谓的评书其实就是说书。
小二把状元糕的故事讲了一遍,无非就是唐朝时期有个寒门书生,进京赶考的时候路过汴京这里,因为没钱吃饭快要饿死了。
再说了,三年一次会试,也只有一个状元罢了。
这些只是他心里的打算,暂时也不打算告诉别人。
“有的,不过说评书的先生这几日生病了,没有过来。”小二说道。
“哈哈,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齐国公之子,齐衡字元若。元若,这位就是我跟你说的李安李子谦了。”顾廷烨笑着为两人介绍。
不得不说,这家茶肆的点心确实不错。
“子谦!”顾廷烨和盛长柏笑着打了个招呼。
李安刚读书那会就想过靠写话本赚钱,最后虽然没做,却没有忘记。
而且靠说书吸引客人来赚钱,也不怕被人盯上。
“这样啊,行了,你去吧。”李安摆了摆手。
之所以来茶肆,也是想看看汴京这边喜欢听什么类型的故事。
“德生不是说了么,内城那边才热闹。这边是国子监,文人气息重,已经算是很热闹了。”李安说道。
而且写书好歹算是和文学沾边的,被人知道也不丢人。
李安一听就猜测应该是顾廷烨和盛长柏来了,毕竟他在汴京也不认识别人。
少年虽然年纪尚小,却长的甚是英俊,风度翩翩,气质不凡。
不管有没有用,反正也没有什么坏处。
“子谦哥哥,你想听评书啊?不过我觉得那些评书都没你说的故事好。”刘婉儿说道。
李安和刘婉儿尝了几块,其余的大多数都进了石柱的肚子。
“好了,时间不早了,咱们回去吧。”李安说道。
“莫非这就是齐衡?”李安猜测道。
毕竟自己这个算是智慧的一种,别人想抢也抢不走。
其实他准备做的生意就是开个茶肆,而茶肆最吸引人的并不是茶和点心,而是评书。
李安回了一礼,看向旁边的少年,问道:“这位是?”
李安带着石柱出来的时候,门口等待的果然是顾廷烨和盛长柏,除此外,还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哦?”李安看了一眼小二手里托盘上的几样点心,问道:“不知道哪个是状元糕?”
“客官不好意思,状元糕制作起来十分麻烦,只有每天下午才有,晚上是没有的。客官要想尝尝,可以明日下午来买,不过客官可得赶早,来晚了就没了。”小二一边把茶水点心摆放在桌上,一边说道。
小二讪讪一笑:“客官真会开玩笑,这个状元糕…”
“这汴京夜市也没有传闻中那么好玩嘛。”刘婉儿有些失望道。
呵呵,最低消费了解一下。
齐衡没有托大,微笑着回了一礼,微笑道:“听二叔说了,子谦兄比我稍大几个月,唤我元若即可。”
“二叔?”李安故作不解的看着齐衡。
“我们两家有些亲戚,算起来我长他一辈。”顾廷烨解释道。
“原来如此。”李安点了点头,说道:“呵呵,那我就叫你元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