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试舞弊案已经处理完了,刘学文作为钦差,也不能在扬州久留需要回去向官家复命。
重新阅卷张榜,见扬州学子没有再闹事,处理完剩余的事,刘学文就回京了。
李安随同扬州官员前去相送,刘学文只是叮嘱他早些回汴京。
送走刘学文,第二天李安一大家子,就回了李家村。
中了案首乃是喜事,肯定要摆宴席庆祝一下。
李家村不是什么大族,不像那些大族还分什么主脉支脉,只有村里有个小祠堂,供奉着李家的几個老祖宗。
相传李家祖上是唐朝中后期逃难到扬州来的,在这边置业定居,至今已经两百多年了。
祠堂供奉的就是当初带领乡情一路逃难过来的老祖。
其余人家死后自己家里供奉,并不进主祠,甚至连族谱都没有。
李安考中县试,还是案首,在李家村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因此办的十分隆重。
先是祭祀了祖先,然后摆了三天流水席。
周围的村子得知消息,都有不少人前来蹭吃蹭喝,好不风光热闹。
十一月中下旬,下了第一场秋雨,没停两天,又下了起来。
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两场秋雨一下,气温直降,人们从单衣换成了薄棉衣。
扬州码头,李安在父母大哥的相送下,登上了船,踏上了去汴京的路。
……
丝丝冷风,透过开着一条缝隙的窗户吹进了船舱。
李安坐在窗前,手里捧着一本书,安静的看着书。
“吱呀~”
房门被推开,采儿手里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个冒着热气的茶盏走了进来。
趴在李安脚底下,无聊假寐的踏雪听到动静睁开了眼,摇头晃脑的迎了上去。
“踏雪回来!”李安放下书喊道。
他倒不是怕踏雪咬了采儿,平常都是采儿喂它,踏雪对采儿熟悉的很,自然不可能咬她。
他是担心踏雪把采儿给绊倒了。
“呜呜~”
踏雪回头看了李安一眼,又冲采儿摇了摇尾巴,老实的跑回了李安身边。
“二公子,天气凉,喝点热茶暖暖身子。”采儿端着托盘来到桌前,把托盘放在桌上,端起茶盏,放在李安面前。
“嗯,谢谢。”李安端起茶盏,吹了吹热气,抿了一口。
茶一入口,身子就有了丝丝暖意。
“公子,是奴婢疏忽没有把窗子关严。”
采儿拿起托盘准备出去,却感受到一丝凉风,这才发现窗户没有关实,连忙放下托盘,要去关窗。
“不用关。”
李安连忙阻止了她,说道:“这和你没关系,是我自己开的,天气闷,蜡烛烟气熏眼睛,开点缝隙不仅能透气,也能吹散蜡烛烟气。”
采儿闻言说道:“那奴婢先退下了。”
“刘和呢?好点了没?”李安问道。
“表公子已经好多了,正缠着柱子询问汴京的情况呢。”采儿说着,眼睛里也透露出一丝向往。
她原本只是一个普通农家姑娘,以前连扬州城都没去过,卖身给李家后,不仅在扬州城生活了一段时间,如今都要去汴京了。
听人说汴京十分繁华,远胜扬州。
在她眼里扬州已经算是天堂般的地方了,汴京远胜扬州,也不知道有多繁华。
“没事就好。”李安闻言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