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之所以不愿意参加,是因为心里有傲气,在他看来这种方式入仕,和走后门没有什么区别。
他从小严厉要求两個儿子,若是通过这种方式入仕,两个儿子又怎么看他?
恰好没多久,妻子病逝的消息传来,苏洵就带着两个儿子离开了汴京。
这件事苏洵并不后悔,他唯一觉得对不起的就是海文仁了。
海文仁为他忙前忙后,没有私心,他却辜负了海文仁的一番苦心。
即便妻子丧期结束,来到汴京,他也一直没有来见过海文仁。
这次要不是海文仁举荐他两个儿子参加制科,他不得不上门感谢,依旧还是会躲着他。
海文仁摆了摆手,说道:“好了,你也别觉得愧疚,这件事是我没有考虑周全。”
海文仁只是觉得苏洵有才,不想埋没人才,才多次向官家举荐。
苏洵拒绝参加舍人院考试,他知道后也有些气愤。
不过后来他仔细想想也就释然了。
换成是他,也不愿意通过这样的方式入仕。
海文仁侧头看向坐在末位的李安,微笑道:“你的那个兴农九策和范大相公当初实行的新政倒是有一些地方不谋而合。”
范仲淹的《答手诏条陈十事》,李安还是知道一些的。
其中就有均公田、厚农桑,不过具体的他就不清楚了。
当初答卷的时候,他为了显的有些新颖,又不会被人视为支持改革,只是在大宋目前原有的一些农业规定上做了些许补充。
没想到竟然和范仲淹当初推行的新政有些相符的地方。
李安不觉得海文仁提这个只是为了夸赞他,于是顺着海文仁的话说道:“在下确实借鉴了一些范文正公的想法。”
海文仁点了点头,道:“这么说你对范大相公的新政很认同了?”
李安闻言一时间有些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倒不担心海文仁故意试探他。
说白了,自己就是一个小人物而已,以海文仁的身份地位,完全不需要这么麻烦。
海文仁这么问,显然是想通过这个来考校他。
虽说昨天他想过,觉得海文仁不太可能用新政来考校他,不过海文仁既然出题了,他自然不能不答。
然而这个问题很不好答,海文仁无疑是支持新政的。
但是若他一味的夸赞新政,毫无新意不说,也难以打动海文仁。
海文仁见李安沉思,没有催促,就这么微笑的看着他。
苏家父子三人,也没有出声,安静的等着李安回答。
李安沉思许久,开口道:“大宋积弊已久,新政的目的就是为了革除积弊。若是把大宋比喻成一个人,积弊就是病,而新政则是药。若只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新政这个药,用来治大宋的病是没有问题的。”
海文仁眼中露出一丝失望,新政失败后,他们这些支持新政的人,都仔细思考过新政为什么会失败。
这么多年,海文仁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
他原本想着新政实行的过于急促,是不是新政本身存在什么问题。
然而仔细研究过后,发现新政本身并没有丝毫问题。
若是能够彻底实行,确实能解决大宋的积弊问题。
海文仁也没想过李安能够说出什么太过新颖的东西,但是李安说的这些基本人人都知道,显然不能让他满意。
“那么新政为什么会失败呢?”海文仁问道。
虽然对李安的回答并不满意,但是海文仁还是想再给李安一个机会。
李安沉默了一会,说道:“太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