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易吃饱喝足后,径直往自己的小屋走去。
虽然前世今生,袁易都有甩不掉的孤儿体质,但是好在今生还有一处居所,不然跑去睡大街是真难受。
而且这个年代,大街还没那么好睡,以后的年代,至少路边还有长椅,现在毛都没有,还没以后安全。
袁易的小屋,虽然埋汰,但除了埋汰,几乎全是优点。像漏风的墙面、漏雨的屋顶,那都是洒洒水了。
“好在,我出名了。”
袁易前世是个作者,也是一个导演,虽然都不著名,但是他脑子里的文化宝库,加上天定的文化传播使者。
这一世,绝对嘎嘎乱杀。
他决定考北电,只是因为想要更好传播自己带来的文学作品罢了。
而且,想要更好地传播作品,必须拍影视剧,这是时代决定的。
八十年代是文学的年代,华夏的影视工业体系脆薄,甚至压根没怎么搭建。
在此背景下,文学是大众最好的消遣物,是大众最关心的精神娱乐方式,华夏文学得到复苏的温床。
几乎后来华夏文学的门面人物、代表人物都是在这个年代成长起来的。
大堆六零、七零作家在整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早期发迹。
而后来,华夏影视工业体系愈加完善,属于文学的关注自然而然地影视吸引而走。
在大众视野里,文学好像一夜之间消失。作家们相比以往,开始变得缄默。
这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但是袁易偏偏要曲线救国,既然大家对影视剧的关注度更高,那就通过影视让大众继续对文学保持一份兴趣。
这也算是袁易这个现在走在华夏文学最前列的文学先锋自带的一份情怀。
至于说高考,抱歉他还真没放在眼里,一九七八年的高考就那么点难度而已。
放在后世,勤奋好学的初中生都能拿今年高考试卷的高分,一般层次的高中生甚至能拿接近满分。
虽然说袁易的脑子里没有关于今年高考试卷的详解,但是也丝毫不怕,想当年他也是小镇做题家过来的。
虽然不在学校多年,但他还是自信能拿高分的。
……
翌日,袁易昂首阔步走进考场。开始为期数天的高考。
这次的高考,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次高考,全国统一命卷。
某种程度上来讲,官府对袁易前身还是不错的,让袁易这么个孤儿念书念到高中,不然今天袁易也没有资格参加高考。
今天的制度与以后的制度有些不同,后世就是小学生都可以去报名参加高考。
但是一九七八年不行,这一届的高考必须要有高中文化知识水平才能报考,而且考完后不是像以后报完志愿拿着录取通知书就直接入学。
这两届的高考还要有一次入学考试,过了院校考试后,才能入学。不过除了部分院校,这个入学考试有跟没有的差别不是很大。
袁易报的是文科,其实报哪科都一样,都是一样的简单。不过语文、数学、政治在这一届是文理同卷。
第一场,考语文。
嗯,第一大题考句读,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太简单。
第二大题,考组词。简单到怀疑是幼儿园的题。
第三大题,填关联词,也是小学生级别的。
第四大题,病句改错,依旧简单。
第五大题,命题作文,题目是《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典型的政论作文。
这道作文题有些限制发挥,保险起见,多写些语录,多写些标语口号,这样很安全,得不了满分,也拿不到低分。
要是判卷的给了低分,判卷人就危险了。
第六到八大题,是文言题,其实也简单,初中生水平的难度而已。
题目后面附着“理科生不要求作此题。”出题组是多怕出的题太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