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192章 文思院和匠户

第192章 文思院和匠户

“洪武十一年令,工匠月粮直米,上工者日给柴米盐菜,歇工停给。”

“成化十二年令,营造军民人匠,每名月给食盐一斤。”

“工匠有军匠、有民匠,在内廷监局服役的,月支粮多在三五斗。”

朱由检思索了一下,觉得匠户服役的时间并不多。坑的地方在于,这是强制服役。无论是对在京城住坐的工匠、还是对外地进京轮班的工匠来说,这个制度都很坑。

住坐工匠每月上工十日,意味着他们只有二十天的自由接工时间,超过二十天的大活,他们就没有时间接。

外地工匠只需要每四年进京服役三个月,听起来似乎更好。但是以大明的交通,来回路上需要两三个月。可以说一次服役,就要耗费半年。

而且更坑的是,他们还得自带路费。赶路时也不可能上工,同样不会有工钱。

想着以后要改变这种制度,给匠户减轻负担。朱由检询问道:

“有不愿上工的匠户吗?”

“对那些人怎么办?”

刘若愚道:

“不赴班者,输罚班银月六钱,故谓之输班。每班有三个月,故而征银一两八钱,分为四年,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

“有些匠户的手艺好,能够轻易交上这个钱,所以他们就不来上工。”

“朝廷只能给他们加文思院官衔,才能让这些人过来。”

“文官说要把文思院匠官革了,都是无知之言。”

朱由检听到这里都惊了,知道大明的匠户制度,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

匠户觉得他们服役苦,朝廷觉得现在的匠户不好管,让他们上工还得加官衔——

双方都觉得吃亏,只能改变制度解决。

工部的匠官牵扯太大,朱由检决定从内廷改起,说道:

“统计一下内廷的匠官,看看吃粮的有多少人。”

“内廷需要发多少俸禄,又能收到多少输班银?”

刘若愚对这个已有统计,说道:

“内府各监局匠官,带文思院副使衔者,总计二千二百五十有奇。”

“如果这些人的俸禄全部由内廷支出,每年需要支米二万多石。”

“班匠工银都是地方官员征解,不会运到内廷。”

这句话让朱由检无语,又想起大明的财政根本就是一团乱麻,没有统一的转运衙门。

这些钱地方收上来就用了,根本就不会转运到朝廷。谁能说清楚它们的去向,那才真是人才。

这更让他觉得,户工二部不能不改,九边数百万欠饷、大明工业化的推进,都要求他调整户工二部,让两个部门适应时代发展。

《崇祯长编

天启七年十一月庚寅:

仓场总督苏茂相上言:

京军岁支漕米约计所入每年尝侵放六十五万石,目前犹以旧积支吾,不出三年,旧粮已尽,新粮未至,庚癸之呼必不能免。

伏愿皇上念积贮为天下大命,以后除鲜运外,断断不得分外请截,凡漕折轻赍等银悉贮为多放折色之用,不得那借一毫作边饷,庶乎日积月累,犹有续命之膏。否则仓廪一竭,民无粒食,将来京师岌岌之势有不可言者。

然京中兄食之大蠹莫甚于锦衣卫文思院。

臣据主事赵建极查下粮厅册,万历四十八年,锦衣卫官旗等项仅一万七千七百六十余员名。自逆珰乱政以来,三四年间增至三万六千三百六十余员名,此前增一万八千六百余员名,岁多支米二十二万有奇。

文思院匠官册载仅有七百五十二名,今增至五千二百八十八名《崇祯实录是三千二百八十八人,岁多支米三万余石。

夫岁入之粮稀微若此,岁出之粮冒滥若彼,伏祈遂一清核,庶乎漏卮杜、蠹孔清,所系于国计非澉小矣。

下所司议。

崇祯元年正月己巳:

工部疏言:内府各监局匠官带文思院副使衔俸总计二千二百五十有奇,请令各监局备造年貌文册,听本部核实清汰。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阮柒席玖简初戚柏言安浅年谨尧林天萧馨儿白明微风轻尘林羞寒蔺君网游:开局掠夺不死神凰血脉我有一家故事酒馆超神制卡师神女的最佳舔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