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275章 重制礼乐

第275章 重制礼乐

刘宗周刚被赐下的宅院中。

昨日迎接他们进京的刘若愚,一大早便来到这里,传达皇帝对刘宗周奏疏的回复:

“陛下说刘先生的心意,他都已经知道了。”

“先生说要‘制礼乐以化天下",陛下甚为赞许。”

“明日举行经筵,请先生讲解《礼记礼运篇。”

刘宗周听到之后,一时激动得有些懵了。

说实话,那份奏疏虽然是他用心写的,心中也怀有很大期盼。但他从未奢望过,皇帝会按他所说,行尧舜之道,成尧舜之君——

那样的君主,古往今来都没有几个,他不觉得自己能够碰上。

之所以把奏疏递上去,不过是心中的一点坚持,以及万一的希望罢了。

没想到,这万一的可能,真的被他遇上了。皇帝全盘接受了他的劝谏,并且要请他制定礼乐,用以教化天下。

这让他心中如何能不激动,如何能不欢喜?

要知道,朱熹和王阳明那样的圣贤,都没有遇到让他们尽情发挥的皇帝。自己何德何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呢?

再想到方孝孺和齐泰、黄子澄等人,受建文君看重更改礼制,最终却身死族灭,现在还有后人在受苦。他心中又有些惶恐,不知自己的结局,会不会是这个样子?

但是想到自己的理念,还有董仲舒辅佐汉武帝、成功更改汉朝制度的例子,刘宗周又有了信心。认为自己只要行尧舜之道,就必然不会失败——

即使万一失败了,他也无怨无悔。

所以,他端正衣冠,郑重向皇宫方向行了一礼,说道:

“陛下愿意用臣,臣必鞠躬尽瘁。”

“定当辅佐陛下成为尧舜之君,重制礼乐教化天下。”

然后才转向刘若愚道:

“陛下让我讲《礼记,还有什么嘱咐吗?”

刘若愚自认为读过几本书,对刘宗周这样的大儒极为敬重,闻言顿时回道:

“陛下说刘先生应该知道要讲什么,不用另外嘱咐。”

刘宗周闻听此言,想了一下礼运篇的内容,顿时觉得自己明白了皇帝的想法,缓缓点了点头。

皇帝有想法是好事,一个没有主见的皇帝推行改制,很可能成为建文君。

所以,他当即便要去备课,在明日经筵上讲解。

不过这个时候,刘若愚突然脸上堆笑,从随行的小太监那里拿过一摞报纸,递给刘宗周道:

“刘先生,这是陛下命人节录的《致君尧舜疏,还请先生看一下。”

“若是觉得不妥,还请先生指点。”

刘宗周莫名其妙,不知刘若愚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拿过报纸一看,才发现自己写的奏疏,被刊登在邸报上。

这份邸报的印刷颇为精美,大小也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自己一篇两千多字的奏疏,都能在一个版面刊载完。

甚至,还有人贴心地为奏疏加了标点符号,而且做了分段。让人阅读的时候,能够更加简单。

粗粗读了前几局,刘宗周还没有察觉到不对。但是看到后面,却觉得似乎有疏漏。邸报刊登的内容,比自己的奏疏少了许多:

怎么会犯这种错误?』

难道邸报刊登的是奏疏略节?』

心中泛起疑惑,刘宗周猛然想到,刘若愚之前说的节录。这让他认真地把邸报上的《致君尧舜疏,仔细读了一遍。

读完之后,他发觉这篇文章,和《致君尧舜疏这个标题,当真极为贴切。里面基本是夸赞皇帝,希望皇帝能做得更好,行尧舜之道,成尧舜之君。

()

这让他心中一时有些茫然,只觉得这些熟悉的文字,似乎陌生起来:

这是我写的吗?』

我的奏疏是这个吗?』

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奏疏内容,把完整地稿件漏了一些,刘宗周正要去拿底稿对照,便见到刘若愚满脸堆笑,问他道:

“刘先生,这份奏疏是您写的吧?”

“陛下对它极为赞许,说是重制礼乐的纲要,要让所有官民学习。”

“如今这篇文章,已经被刊登在所有报纸上。”

“京城今天发行的报纸,头版头条都是它!”

刘宗周这才想起除了邸报外,还有其他报纸。他有些不安地一一翻开。首先看到了熟悉的《京报,头版头条仍是《致君尧舜疏。

而且还有评论员文章,回溯了天启皇帝传位时对当今皇帝的嘱咐。认为皇帝能被刘宗周这样的大儒认为“有为尧为舜之资”,是在践行“吾弟当为尧舜之君”这句话。整个大明天下,又迎来一位明君。

再看其它报纸,什么《京城新闻报《京城文艺报,头版头条都是这个,而且吹捧得更肉麻,把当今皇帝的功绩,来来回回夸赞。

甚至,他翻看其它版面,也都是这些内容。可以说今日所有的报纸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称赞当今皇帝在行尧舜之道,在成为尧舜之君。

有刘宗周这个名满天下的大儒背书,相比看到报纸的人,会有不少人相信。

刘宗周现在已经明白,自己并不是递错了奏疏,而是皇帝故意把自己的奏疏删减,裁成这个模样。

这让他心中极为生气,觉得皇帝在操弄权术,不是尧舜之君所为。

一时之间,他竟然有些心灰意冷,觉得自己是不是把一腔热血错付了,竟然会相信皇帝真的想成为尧舜之君。

好在这个时候,刘若愚按皇帝的嘱咐,说出一番话来:

“先生知道为何汉武改制能成功,建文改制却失败吗?”

刘宗周被吸引了注意力,心中有所思虑却都没有答出。刘若愚见此说道:

“这是因为建文君的力量和权术,远远不及汉武帝啊!”

“周公制定礼乐,也是靠东征建立的威势。”

“所以先生对辽事的看法,陛下并不赞同。”

“为了避免分歧,影响重制礼乐。陛下在刊登奏疏时,命人删减了一些内容,以免刊登之后,徒然引起争论。”

“陛下说,先生的本事是在学问上,不应该为军事财政等琐事劳心。”

“昔年方孝孺等人胡乱插手的教训,先生应引以为戒啊!”

刘宗周闻言默然,同样想到了这件事。作为一个浙江人,他对方孝孺不可能不了解,甚至还很推崇,辑录过方孝孺的《正学录,写了几篇文章。

即使惋惜于方孝孺等人遭遇,他也不能不承认,这些人在军事上是有很大问题的。否则也不会让一个藩王,数年打下天下。

所以,在听到刘若愚的话语后,他接受了这个说法。认为自己这个没上过战场、也没经历过多少实务的人,在军事和财政上的能力,确实无法得到别人信任。

皇帝都是这个态度,其他人就更别说了。他的那些观点如果刊登出去,很可能引起相关人士反击。起不到多少作用不说,还会冲散践行尧舜之道这个主题。

所以那些内容确实该删,不能影响重制礼乐的大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阮柒席玖简初戚柏言安浅年谨尧林天萧馨儿白明微风轻尘林羞寒蔺君网游:开局掠夺不死神凰血脉我有一家故事酒馆超神制卡师神女的最佳舔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