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振明军占领的地盘不断扩大,官员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就算按照明朝十分精简的州县官员设置,也至少需要安排州县主官一名,分管钱粮和刑名的副手各一。
现在振明军已经占领了葭州、绥德州、保德州和府谷、神木、临县、米脂、吴堡、河曲等近十个州县,合适的官员缺口很大。
按照上次与苏顺年谈话做的布置,振明军在葭州州学组织了一次公开的的官员选拔考试。
这次考试不像朝廷科举那样复杂,总共就安排一天时间。
上午考基本常识,包括如何劝导农桑、组织征税、教化百姓,以及大明律的实用部分。
下午就考策论,林峰参照后世的申论考试,出了一些题,包括公文拟写、具体问题处置等。
还有两道论述题,一道是如何解决当前大明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另一道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工商业。
林峰肯定不会去考诗词歌赋、四书五经的内容,一切都围绕考察实务和思维能力来设计。
至于招考对象,只要是愿意写下什么拥护振明军的,不管有没功名,是官员还是吏役,乃至工匠、戏子、奴籍等等,一律均可参考。
总之一句话,只看才干,不问出身。
这个招考通知一出,极大地激发了商人、优伶、皂役、胥吏等被严格限制参加科举等人员的积极性,报名参加者的人山人海。
经过身份核查和基本认字能力测试,初筛留下了二百人参加考试,将州学的几个学堂坐的满满当当。
当然,冯子明、张英杰、李汝南等身份较高人员没被安排参加考试,他们将直接参加官员的培训班。
考完试,林峰安排苏顺年带着几个书吏立即批改基本常识卷,林峰带着冯梓怡和林家康亲自批改策论。
二百份卷子先由冯梓怡和林家康进行粗筛,将基本没写、狗屁不通或者满篇废话的先剔除掉,然后将稍有质量的送林峰查看。
经过一晚上的紧张改卷,汇总了苏顺年那边基本常识的测试成绩,挑选了前30名准备进入振明军预备官员培训班。
林峰看了下选中的三十人名单,基本都是各州县衙门的吏员,还有一个举人、两个秀才,几个商户子弟。
这其中,让林峰印象最深的就是葭州的举人孙正楠,文笔自然是过硬,关键是基本常识掌握还好,还在策论中显示了很有头脑,也提出了土地公有的概念。
另外还有临县的户房司吏唐超对征税业务十分精通,绥德州的秀才刘洪亮、葭州商户之子方瑜等对发展工商业有独到看法,都给林峰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考试结束后,林峰召见了葭州的举人孙正楠,这可是主动投靠他的第一个举人,必须重视一下。
看到林家康领着一个年约二十五六岁、身着士子青色长衫的男子走了进来,林峰便开口说道:“是孙正楠吧。”
“正是学生。”孙正楠回道。
“坐吧,你怎么想到来参加这个考试的?”林峰问道。
“学生在葭州多有听说大人的事迹,觉得您是为百姓做实事的,振明军攻占葭州之后军纪十分严明,从来没有侵犯百姓利益的事情,学生觉得您一定能成大事,所以想加入大人麾下。”孙正楠回道。
“你家里现在是什么情况?”林峰接着问道。
“家中原来也是小康之家,因为被安排担任粮长,家中一点积蓄也赔光了,父亲在送粮过程中被张献忠的流寇队伍给杀了,母亲变卖家产才供我上的学,所以我对朝廷和流寇都没什么好感,看到大人所带的队伍,我才觉得有了希望。”孙正楠详细地说了一下家中情况。
林峰一听这样的家庭,还是很适合培养成振明军的骨干人才的,于是对他说道:“我们成立振明军,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制度,让穷苦百姓真正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不再平白地受人欺凌。
我们振明军现在很需要人才,希望正楠要好好熟悉我们的政策方略,早日成为主政一方、为民造福的合格官员啊。”
“多谢大人看中,我一定会努力的。”孙正楠回答道。
通过这次考试,林峰遴选了一批州县官员的苗子。但对刚选拔出来的人,自然不能草率地就安排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