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也很快被吸引过去,这些盆景虽说不是名石名木摆就的,却自有一番天然朴拙在其中,尤其在此刻的环境下,更令人觉得意趣天成。
“韬芒,记得你一向是爱盆景的。”童山长突然点了周先生的名字。
“学生不过是受家父熏陶,对盆景实在谈不上研究。”周先生自小就随父亲玩盆景,对此还是颇有一番心得的,但看眼前这位老者的盆景,虽说有朴拙之气,无奈所选材料皆不入流,故而很难当场作出评判。
童山长笑了笑:“我虽不懂盆景,但也曾听人谈起一二,要论这盆景,自然盆与景都很重要,除此之外还有一项顶为重要的,那就是为盆景所设的几架。”
这些知识周先生如何不知?正因如此,才不敢当场妄加评判。这位老者选择最为普通的木石为景,姑且不论,只说这景盆也太过寒酸了些,用的皆是造型粗笨的陶盆。如今市面上最时兴的当属矾石盆,一些讲究玩家还是固执地选用上好的玉盆。
至于几架,就更不必提了,那黄杨紫檀楠木的名贵几架几十年来一直占据着红木小作的一大部分市场,热度始终未减。
眼前的这些粗瓷盆的盆景,都摆在一张旧木桌子上,哪里还有“赏几”可言。
山长与周先生在一旁讲话,那位老者倒像没听到似的,仍旧兴致勃勃的埋首修剪着一株袖珍古松。
“老人家,”童山长笑呵呵的走过去,“您这些盆景倒真应了那一句一景二盆三几架,把买家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这些山石上头了!”
“盆景盆景,赏的不就是这些小景儿吗。”老者终于开口了,“我这些小景,让人百看不厌。”说着又用小镊子捏了两个小小的陶人儿摆在了树下。
周先生也认真地欣赏起这些盆景来:“老人家的这些思路另辟蹊径,不同于市面上的其他盆景!”
“你不觉得这些景致眼熟?”山长问一声,看周先生还在踟蹰,便指着其中一盆道:“这个景儿总该记得吧?”
周先生看去,见是一大一小两座山,遍生绿苔与紫红苔,远远看上去就是漫山青红叶,又见那大山的顶上俨然有一座小小的茅草亭,不觉恍然大悟道:“这是零陵山!旁边那座小的就是小山!”
原来老人家的盆景都是九山的实景啊!
老者却见怪不怪道:“才看出来啊。”
童山长的目光却被一棵姿态虬结的老槐树所吸引:“敢问老人家,这棵仙槐树可是那凤丘山上的?”
老者手上的动作并未停,将那一对小陶人安在合适的位置上,才打量了山长一眼:“看来你腿脚还行,还去过不少地方。”
一句话说得童山长哈哈大笑起来:“看了您的这些小景,更让人更想四处走走了!”
“也是瑛园请您过来的?”周先生笑问一句,心里却明白,像盆景这样的东西在村镇是不可能有市场的,顶多有欣赏此道的乡绅地主买过来摆一摆。
老者听见提到瑛园,便停下了手上动作:“也不知那丫头怎么打听到我的,居然行了30多里路来我家找我看盆景。”
“瑛园怎么说动您的?”周先生认为这位老者一定是块难啃的骨头,并不是多给几块银子就能打动的。
“说是要把这些盆景给外地人看,让他们都能领略我九山之美。”
若要老者心悦诚服,这一句话也就够了。
盆景比那些小篮子小布头又高了很大一个档次,甚至可以作为宣传摆放在京都的旅行社或特产铺子里,这种直观的展现甚至比画作还要来得一目了然。
至于那些真正来九山游山玩水的客人,恐怕更愿意抱一盆“浓缩风景”回家,将其摆放在博古架或几案之上,每每看到那些山石树,就能联想到自己当初在山上所见到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尤其那些景色里的陶瓷小人儿,更能让人联想到昔时的自己。说不定还会勾起这些客人“再次游玩一番”的。
“瑛园同学的这些例证,实在难得。”周先生不免感慨一句。
后面还有很多“例子”等待一一呈现:有一位小伙子清了半天嗓子,就等着为山长唱一首山歌两位壮汉抬了一架简易的软轿,非要让山长坐上去,然后打算用半个时辰的时间将其稳稳抬到零陵山顶
每一位村民的商品或才能,童山长都认真欣赏了,唯独那一架软轿最终让周先生代替自己“享福”去了。
“例子”们纷纷离开后,山长才问道:“瑛园呢?交了卷子后去哪里了?”
“刚交了卷子时,还在院子里等着的,这会子跑去哪儿了。”几位先生都四下里寻找起来。
最终还是童山长找到了她这个女孩子居然坐靠在向阳的墙根下睡着了,睡得那样酣甜舒适,嘴角还泛着微微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