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恩赐者”他们可以通过“灵识”与“光明之道”进行交流,可以“提交问题”,寻求“支持”。而作为“内陆会”的成员,他们可以将问题整理成报告,寻求总部的支持。这样,确信总会对于问题的解决有所参与,李伯约的良心才稍稍得安。
接下来,一面继续推动当地的工作,一面等候总部的回应。
工作的开展是非常困难的。
在城市里,要取得人们的信任非常困难,没有人相信他们是真的关心穷人,即使相信也没有人愿意为此支持他们。
但是后来,他们在乡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这个时候,之前在小黄瓜村积累的经验,发挥了一些作用。
黛青的百姓们,虽然对于“他人”是冷漠的,但是对于宗族却是非常热心的。
人们只相信本乡本族的人,也只愿意为本乡本族付出和牺牲。人们不信任官府,也对外乡人充满警惕,更何况是外国人了。但是,只要能够获得一个地方的宗族长辈的信任,问题就可以正常的进行下去了。
人们信任宗族长辈。
而宗族长辈,要么非常信任他们当中的读书人,要么本身就是一个读书人。
当然,他们在读书人当中的级别,一般不会太高,通常只能达到帝国文士考试中的最低等级——秀才。而还有相当一些人,甚至连秀才也没有获得,仅仅是所谓的“童生”。即使是童生,也会被称为“先生”,至于秀才,甚至会被尊称为“秀才公”。
只要与能够获得这些底层读书人的认可,基本上就可以与宗族长辈建立合作,并在合作中逐渐强化彼此的信任和了解。
李伯约在吉利国是高等名校毕业,含金量极高,如果与黛青的学历比较,即使达不到最高级的“进士”起码也是“举人”了。更准确一点的比较,应该是“太学生”。只是李伯约没有走为皇家服务的路线,他更愿意服务于普通民众,否则他也早就是吉利国皇家医学院的一分子了。
虽然黛、吉两国文化有很大差异,但是以李伯约的学识,要与那些乡村“先生”们建立了解,还是可以做到的。
他很明确的表示,自己就是来学习黛青文化的,学会了还要回国向自己的国人传播。态度要非常的诚恳,即使遭到误解也不要动怒,即使被歧视和损贬,也要忍受。因为这些都是黛青文化中对于外来求学者的一种试验而已。
在通过求学建立了解之后,李伯约就会寻求在当地开展“义诊”。
而李伯约的同行们,其实也是被称为“先生”的,只是他们大部分的时候都在县里至少是镇里坐堂,极少到乡间服务。而乡间的百姓如果生病了,也不太愿意去看医生。因为看医生是要花钱的,而乡民们又是非常缺少钱。
李伯约正好添补了这个空白。
关键他不收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