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统帝,却从来没有亲耕过。
不仅光统帝没有亲耕过,他的上任皇帝,共治帝,也没有亲耕过。甚至再上一任的咸富帝,也很少认真的亲耕。
原因很简单,光统至今未成年,共治帝刚成年不久就驾崩了,而咸富,他倒是成年即位,可是他就是不喜欢干农活,谁还能把他怎么样呢?当然,咸富帝不仅对务农没兴趣,对于狩猎、放牧,也同样没兴趣,他甚至对批奏折也没兴趣,直接把这个对于皇帝来说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了西慈来干。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西慈可以很好的管理朝政的原因,她都练出来了。
既然光统帝还这么叫,为什么还要上农业课呢?因为李伯约觉得,有必要提前让小皇帝了解一下黛青与西洲的农业差异。
因为之前在东齐和后来在晋西的活动,李伯约发现当地的农业技术水平实在是太落后,太原始了。农民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体力,但是所收获的粮食却少得可怜。
可以说,效率低下的农业技术水平,是导致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不提高农业技术,那么虽然这一次经过大家的拼命努力抵御住了一次饥荒,但是以后还是会有饥荒出现的。
而且,李伯约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发达的农业对于黛青帝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如果让皇帝从小能够对于中土农业和西洲农业之间有一个差异认知,那么对于帝国的未来是非常有益的。
与继续依赖人力、畜力耕作的黛青不同,西洲很早以前就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这正是为什么事实上领土面各人 略小于黛青领土面积的西洲,可以始终平稳的保持人口增长,而几乎不会出现大规模的饥荒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黛青的农业发展相比,西洲的农业发展,确实是从一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因为科技术点对了。
西洲很早就开始大力的发展磨坊。
磨坊的核心是风车。
黛青自古以来始终是用人力或者畜力拉动沉重的石质磨盘,来加工面粉。而西洲的磨坊则是使用风车。用巨大的风车带动轴承,进而使磨具转动,这要比传统磨盘的效率高得多得多了,而且还节省了人力。人类可以去干更多动脑子的活,其他的交给风车就行了。
西洲人不仅用风车磨面粉,而且还用风车抽水,把水从低地引到相对更高的地带。他们把这种工程搞成了非常庞大的规模,有些国家长年就是依赖于风车不停的运转来“出售”本国的水资源。一旦风车停掉,他们就会变成海底王国。因此,类似于黛青这次遇到的大规模旱情,一般是不会出现在西洲的,因为那些高地国家长年“购买”来自低地国家的水资源。
同时解决了水利和加工两大块的困难,原来早在八百多年前,西洲的农业就已经领先于中土了。雄厚的农业实力,奠定了西洲的发展基础。所有人都能吃得饱饭,而要吃饱饭却不需要动用所有人。因为农业丰收依赖的不是单纯是人多牲口多,而是机械力量大。
这也是西洲有更多的人投身到艺术、科技甚至天文、地理,更甚至于神学,这些看似“没什么用处”的领域奋斗一生的原因。因为大家都吃得饱了,总要有点更高追求吧。当人们吃饱了的时候,很自然的会追求一些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觉得“没什么用处”的东西。因为最早的大风车就是这种“没什么用处”带来的成果。
再后来“没什么用处”的蒸汽机在被改良后得到广泛应用的时候,也没有落下农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