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盛宣怀的意思则是把官督商办这种模式,做为一个根本模式提出来,官方做好监督之外,具体经营方面的权力完全下放给商人,让商人完全按照正常的商业规则去运作。
这是需要非常大的魄力的。
纯官营,肯定更有利于官员们捞取自己的好处。
纯私营也有利于商人们赚取浮利。
官商勾结的话双方更是名利尽收。
比如之前沈葆桢和胡雪岩合作的万年黛青号,虽然产品很成功,但是成本却高得惊人,而这些高成本的利润自然毫无意外的都进了胡雪岩的个人腰包。
官督商办虽然对这二者获取私利有很大限制,却更有完善监管和运营,实现分工和分权,更符合重大项目的完成。
在盛宣怀的方案中,官方怎么监督,监督哪些方面,由谁来监督。都规划得非常清楚,这些一旦生效,那么商人即或拿到项目,想要不出大力,只依靠浮报成本从中获利,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了。
当然,与国家合作,肯定是有利可图的,即便再严格,也会有人干,只不过不投机取巧的空子少了,要想赚钱就只能通过苦干实干才行了。而只有大家都能够苦干实干,不钻营空子,黛青才能真正富强起来。
盛宣怀在方案中提到,国家寻求所谓富强,其大方向固然是求富,但国富与民富,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财富尽收于官府,则民穷,尽散于民间,则官冏,无论官民都需要有合理的收入才行。而官督商办,可以以股权为杠杆,很好的合理分配利润。利润分配好了,接下来就是大家做好份内的工作就是了
。官方的本职就是监管,那就做好监管,不要在生产经营上瞎指挥。商人本来就是善于经营,那就放手大胆让他们去赚钱,他们赚到钱了,要么享乐消费,要么投入更大的项目,前者自然带动就业和生产,而后则扩大了帝国的税源。
何乐不为?
盛宣怀的理论说起来也简单,洋人建厂,一向都是赚钱的。人家就是通过利润积累,再投入不断扩大的生产中,从而形成了强大的生产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强大的国力和军力。黛青以往的洋务,只生产,不经营,无利可图,当然不能持久。
盛宣怀觉得,黛青商人一向可经营各行各业,可以赚钱。洋人在黛青兴办各种西来新业也都是赚钱的。那么让黛青人去学习那些西洲的新技术,使用西洲的机器设备,为什么就不能同样的赚钱呢?黛青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充足的原材料,有廉价的劳动力。除了技术水平不如西洲列强,其他各方面的生产成本都明显低于西洲,一定是可以赚更多的钱的。
至于之前兴办的那种不计盈亏,依赖进口,单纯服务于军事的洋务,犹如沙上建塔,肯定不能长久。当务之急,是要由官府牵头,迅速转向真正可以盈利的民用企业。这才是真正能够富国强兵的长远策略。
照此理论,盛宣怀又展望了一番。即,可以在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将此举推广于各行各业。这样运营十年之后,黛青必将百业俱兴,国富民强。
这一理论,实在让胡雪岩非常愤恨。
本来他就对于盛宣怀没有把自己成功介绍给李鸿章有所不满,但那还只是小事。这份方案一出,岂不是断了自己的财路?
他不会苦干实干吗?
会。
胡雪岩刚起家的时候,本来就是实打实的经营药铺、钱庄和生丝买卖。但是这些年来,跟着左宗棠搞了几个大项目,他已经尝足了虚报浮夸的好处。
胡现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利润,都是通过给黛青朝廷承办项目时,虚报成本赚到的。
根本动都不用动,就是说说谎,欺骗一下朝廷,赚到的利润却是过去过去辛辛苦苦,流汗甚至流血赚到的上百倍!唯一会痛的是良心。
但商人是利字当头的。
过去讲良心,是因为起步之初,必须先有好的信誉,否则怎么拿到生意?可是现在明明不讲良心才更有利可图,甚至是百倍之利。那么即便砍掉一百个脑袋,这个生意也是必须要维持下去的。
所以,必须把官督商办扼杀在萌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