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的说,德光帝的作法虽然情有可原,但毕竟有殃及池鱼之嫌,而且大有竭泽而渔之势。
如果任由他这么无限制的折腾,最后肯定会搞得百官人心惶惶,疲于自保而无心政事。如果那样的话,搞不好没等到太平光明国爆发起来,黛青朝廷内部先乱了。
可是德光顾不得这么多了,因为就在这个期间,爆发了第一次福寿膏战争,根据江宁条约,黛青要向吉利国赔款两千万两银子。
两千万啊,这比要了德光帝的命还痛啊。
所以他要用加倍的伤害,把钱从自己的臣子身上再捞回来。
于是,德光帝下令,如果到了期限还交不齐银子的,就抓起来下狱。
这是一次最后通牒,涉及到了一大批官员,景瑞就在其中。
户部找到景瑞谈话,表示这次皇上动真格的了,不能顶着来,想什么办法找亲戚朋友对付过去,然后再慢慢处理。
景瑞说我真的没有钱啊。
景瑞也不完全是说谎,按照合法收入,他是真没有办法还上这笔钱的。
而且,他对于朝廷,尤其是对于德光帝本人的这种做法明显也是非常不满的。
景瑞的仕途一直不太旺,既没有科举成绩,也没有军功积累,勉勉强强捐了个笔贴式后补上个缺,然后一直在地方上做着各种名目的书吏。至于品级,始终就是在七八九品这个段位缓慢爬行。
这么一爬,就从嘉贺十年一直爬到了德光二十年。景瑞已经从一个弱冠少年熬成了花甲老人,职务还仅仅是一个从八品的刑部郎中。长期的底层摩擦,让他对于朝廷有一肚子的不满。但是已经年纪一把,就准备着在芝麻小官的位置上混到退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可偏偏这个时候,朝廷又耍了他一把。朝廷突然下来了命令,要安排他到江东做知府。
景瑞本来已经消沉的心志一下子又被调动了起来,非常认真的做着准备。正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真要能到江东当几年知府再退休,那么别的不说,还上皇上给老爷子贴上的罚款标准是没什么问题的。
可是就在他兴冲冲的等着正式赴任的时候,却接到了调令取消的通知,原因是德光帝对他的印象不好。景瑞于是又回到了刑部郎中的任上。
景瑞对此别提多来气了。
首先,他不认为他们家老爷子有什么过错。如果有那也是朝廷,首先是皇帝的千错万错。因为律法是朝廷定的,规矩是皇上带的,作为臣下,身在官场,有多少能力可以和整个朝廷的大趋势对抗呢?而且你皇上吃尽穿绝,下面官员不要活吗?一大家子要养的,又没贪赃,又没枉法,就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养活了自己,没有把自己给饿死,这怎么就有罪了?明明是你朝廷只给皇上吃肉,不让当官的吃糠,才导致这些潜规则长禁不止。
泰熙帝的时候,官员没钱了,朝廷还借钱给官员。维正帝的时候,给官员发了养廉银和恩俸双饷。到了翔隆帝的时候,国力终于达到了鼎盛。
可以说,黛青曾经的国力强大,是与赏罚分明分不开的。而且,赏罚分明本来是黛青入主中土以前就确定下来的铁定原则。太祖太宗的时候,凡有功者,必有重赏,所以人人争先,个个奋勇。
然而,嘉贺帝查抄了善保的家产后,一下子赚了十亿两的巨富,却并没有给臣下任何好处,也没有用于国家的建设发展,更没有减免天下百姓赋税这种理所当然的事情。
钱,都不知道去了哪里。
曾经有勇敢的官员向嘉贺帝询问,结果换来的却是嘉贺帝的咆哮:“难道你怀疑朕贪墨了不成?”吓得再也没有人敢再提此事。
嘉贺帝抄了银子,结果不了了之,也没进国库,也不许人问。可是现在已经去世多年一辈子谨小慎微老实本分的父亲,却被污上一个手脚不干净的罪名,需要被罚款。
他当然不会认这个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