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如此,在张羽声称要讲评书时,他才会饶有兴致地表示支持。
可支持不过是觉得有趣罢了,李在祥也没觉得张羽能说的多好,可现在,李在祥发现不对劲了。
张羽讲的这个故事,他这个评书爱好者竟然没听过!
“听着好像是个单口?但这是什么单口节目?我怎么从来没听过?这小子有点东西啊!”李在祥越听越觉得这故事很有新意,不禁聚精会神起来。
在李在祥之后察觉不对的,是徐新。
不过他不是惊讶于这个故事,而是惊讶于张羽的说书技巧。
“这个张羽,讲的还真有那么点儿味道啊?”
作为半个说书圈人士,徐新很有一些本事,懂得很多行业内的门道。
张羽此时讲的这个《张双喜捉妖》,开头听着虽然平庸了一点,但偏偏,张羽是娓娓道来,不紧不慢地在说的。
说的很细致,既能介绍好时间地点人物,同时还能够由此发散开来,帮助听众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与民众的基本生活。
甚至其中还多多少少掺杂着自己的见解与议论。
这就很厉害了。
评书为什么叫评书?
重点不在于“书”,而在于“评”。
光说书,那是照本宣科,你听着还有什么意思?
直接买本书自己看不就得了?
只有带上了自己的评论,这书才算是说成了,才算是说书人。
而很显然,张羽就做到了这一点。
“难道张羽其实是评书门的人?可是我好像没在评书圈子里听过这号人物啊?莫非是哪个大师的关门弟子?”徐新越听越觉得纳闷,越听越是好奇。
李在祥觉得这书新奇,没听过;徐新疑惑张羽竟然真的很专业。
而在场其他的人,想的就没那么多了。
他们只是在听故事。
一开始,张羽开讲的时候,所有人都只是抱着一种孩子在幼儿园参加才艺演出的心态来听的。
可当张羽以专业说书人的技巧,有条不紊地将故事铺陈开来时,他们听着听着,也就整个沉浸了进去。
评书就这样,你没听之前,也就那样,可真要是听了,很大概率就会被动人心弦的故事吸引。
这就是评书经久不衰的最主要原因!
传统评书如此,单口相声吸引人的能耐就更大了。
谁让单口相声,就是为了勾人心魄而生的呢?
当张羽讲张双喜和尼姑之间的对话时,他们哈哈大笑;
当张双喜的母亲羞愤难当,上吊自杀时,他们甚觉可惜;
当张双喜父亲投河,家里被一把火烧得一干二净,他们也是感慨造化弄人。
而当张双喜碰到张双庆,两人东扯西扯,纠结名字的时候,他们又被逗得哈哈大笑。
直到……
“双喜我求你帮个忙行吗?
“那你先告诉我,我能帮什么忙?
“你到我家去,我再跟你说。
“不行,你不跟我说清楚我不跟你走,万一到你家你要讹我呢?
“兄弟,你都这样了,哪还值得我讹你啊?
“那不行,你得给我说清楚了。
“嗨,其实我也说不明白,我是想让你上我家帮忙救我父亲。我们家请了个神仙,给出了个主意,说让我拿个镜子照,只要合适的呢,就可以把他请到家里去。
“哦,你觉得我合适吗?
“哎哟,双喜,你太合适了。
“不是,怎么我就合适了呢?
“兄弟,你要问我就跟你实话实说吧,我照别人都是一个影子,唯独照你张双喜,你是——”
张羽一口气讲到最后,音调突然拔高,掷地有声地道,
“仨影子!”
言毕,张羽一鞠到地,又施施然坐了回去。
而正听得过瘾的众人,眼看着张羽讲到这里结束,尽皆一愣。
然后齐刷刷喊道:“完了?下面呢?!接着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