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寺的人群,排着整齐的队伍,自半山寺庙门西侧,一直朝崖边延伸。
顺着长长的队伍往前走,陈少陵仔细观瞧,这才发现,队伍中男女老少皆有,手里拿着大大小小的各色器皿。
应该不是禅粥,因为有些容器也太大了,跟水桶差不多少。
陈少陵好奇心大冒,直接奔到队伍最前端。
紫气蒸腾。
靠近山崖的地面,石台突起,雕刻隽秀古朴的纹路,围砌着一方水井。
旁边两个小僧,正在维持秩序,帮助众人从古井中打捞山泉水,然后灌注到游客所带的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之中。
水井旁边,竖了块石碑,上面龙飞凤舞写了两个大字:气运。
不知怎么,陈少陵觉得这两个字有些眼熟,这让他大为惊奇。
矮胖的小僧瞄着陈少陵,生怕他借机插队,合掌施礼:“施主,气运井水,涌泉只在上午,请尽快排队吧。”
陈少陵摆摆手,示意自己只是随意瞧瞧,上前两步到井口,探着身子朝里面张望。
泉井并不算深,只有不到两米。
井底明净碧绿,有突突直冒的泉水,珠玉明亮,簇串错落。
令人惊叹的是,泉水喷涌时刻变化,发出怪声阵阵,洪亮时如虎啸狮吼,低细时似秋雨潇潇。
陈少陵眼开阴阳,自然能看到,那泉水中,蕴藏有浓郁的轩辕之气。
常人喝了,轩辕气润血脉。加上山泉水独有的一些矿物元素,更能让人身轻体健,神清气爽。
井边游客,用警惕的目光牢牢锁定陈少陵,好像他站在井边会对泉水有啥污染一般。
陈少陵思忖片刻,想不通其中因果,摇摇头,转身就要离开。
突然,他眉头一挑,水井旁,居然还有个下行的台阶。
接了山泉水的游客,俱是从台阶朝下,顺着紧挨着山崖的小路回到山中大路上。
自庙口排队到古井,然后沿小路回转,并没有重复的路线。
陈少陵望着井然有序的人群,暗道:峰不回,路不转,这设置,也没给众人回头的机会啊。
踱到近前,他好像发现新大陆一般,又吓了一跳。
原来,紧靠着山崖,小路如下沉的河道般,宽有六七米,路两旁,陈列着很多各色摊位,大约十四五个,喧闹嘈杂。
基本都是算命卜卦的。
这小路因为跟寺前水井的平台,落差有两三米,所以不走到近前来,根本看不到。
远远看去,小路并不笔直,而是蜿蜒曲折,尽头盘旋而出,正上方,就是那间号称有高僧坐化成佛的木屋。
整体看来,好像神龙横卧:石碑好似龙尾翘起,木屋状若昂起的龙头,特别是小路的石板,形如鳞片,块块交覆,天然雄浑。
自然的景观,既是天捏地设,恐怕也是因缘造化。
只不过,陈少陵不知道的是,这里确实名曰卧龙峡。
龙形太过真实,他干脆沿着台阶走下去,饶有兴趣的四处观看。
小路上游客络绎不绝,拜完庙,又打了水,心满意足的边走边聊。摆摊的各色神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力招揽。
只不过,停下来卜卦的人,三三两两,并不太多。或许游人们已经把全部心思寄托到佛寺中,不再相信这些了。
陈少陵侧着耳朵听了几句,觉得有趣。
忽然想起半山寺的禅茶,他心下琢磨,点拨之缘,最好别总欠着,借这个机会,干脆我也帮人卜算卜算,弄些茶钱出来,最好下山前就能堵住那老和尚的口。
说干就干。
陈少陵眯起眼睛,打量四周,南北通息,坎离寻位,简单掐算一阵。
初步选定后,再望望天,选了个阳光能照的到的空地,掸掸石台上的灰土,盘坐下来,然后找了块碎石块,在身前石板上划拉划拉。
他心中盘算着,摆摊卜算,应该写些什么呢。
眼睛朝附近扫了扫,旁边紧挨着的摊位,有桌有凳,灰布挑帘上,写着姻缘两个洒脱的大字。
一个妆容不俗,仙气飘飘的大爷,双手撑着桌面,摆个出尘脱俗的姿势,一动不动,就像雕像一样。
这人身穿半红不紫的,僧不僧,道不道的袍子,里面鼓鼓囊囊的,一看就很暖和。
看这老头,绝对是眼高于顶,自诩神仙下凡的人物,哪怕玉皇在旁,他也能把生意抢过来一样。
然而,并没有多少游人关注他。
吃这碗饭,靠的是忽悠或者是绝对的能力,只有仙风道骨,没啥特别之处,明显不咋行。
转头再看斜对面,陈少陵差点乐出声来。
岩壁旁,矮脚长背的青色竹椅上,靠着一个长的颇具喜感的胖子,白白嫩嫩,圆圆乎乎。
特别的是,他穿着不知从哪里淘来的九块九的袈裟,闪亮的光头上,还扣着一个唐僧类型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