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三日,朝会。
大臣们早早到了皇极门。
众人神色各异,对于京城之中的流言,他们也都有所耳闻,这两天也一直在猜测皇帝的心思。
他们都很清楚,皇帝有意清剿倭寇,只是如何筹钱,他们并没有主意。
开海虽然可以预料到有一大笔税银,但是这并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
就在众人思绪纷杂的时候,皇帝的身影出现在了高台之上。
“臣等拜见陛下!”
百官见礼。
“平身!”
众人起身站定。
朱常洛扫了一眼百官,这才沉声说到:“今日朝会只论一事,清剿倭寇!”
声音清澈,在大殿之中回荡。
片刻之后,声音落下,大殿之中鸦雀无声。
户部尚书李汝华瞥了一眼站在首位的叶向高,见其眯着眼,似是不准备出言,他这才踏步走了出来,恭敬的说道:“陛下,清剿倭寇,虽于家国有利,但是耗费颇巨,这银子该从何处取得?”
话音刚落,身后一个闽地的官员便出言说道:“陛下,臣以为清剿倭寇之事,乃朝廷大计,救沿海百姓于水火,使百姓免于灾祸,安于生计,可暂时加征额外赋税,以充军需。”
“不可!”
一陕地的官员走了出来,沉声说到:“陛下,近两年北直隶与晋陕等地本就干旱,收成不好,民生艰难,若再摊派,增加百姓负担,势必会引起地方动荡。再者,辽东战事之后,朝廷已经加征过赋税,百姓已经难以负担。”
“此言差矣!”
又有官员开口反驳。
“......”
一时间内地官员和沿海各地的官员便开始了争辩。
开海和清剿倭寇都是关系到沿海各地的大事,出身沿海地区的官员自然不会放弃。
而对于内地官员而言,这两件事情对于他们都没有好处,反而各种摊派,对于他们而言多了一层负担。
内阁大学士们跟六部堂官见到这一幕,并没有理会,只是在一旁静静看着。
过了半个时辰,见着众人依旧争论不休,刘一璟有些沉不住气了,他偷偷瞥了皇帝一眼,见其闭目养神,似乎并没有关注百官的争论,他随即朝着身后的百官说道:“肃静!”
听到声音,百官这才静了下来,纷纷朝着刘一璟望去。
刘一璟没有理会众人,转身朝着皇帝恭敬的说道:“陛下,臣等争议所在,无非是清剿倭寇所需银两究竟如何取得,此事还需陛下决断!”
闻言,朱常洛眼皮轻抬,缓缓睁开了眼。
他扫了一眼百官,这才沉声说到:“朕知道百姓生计艰难,摊派之事确实不可行,但是朝廷清剿倭寇,自然要有银子。既然不加税,便只能想办法开源。朕想起,皇祖父在位之时,曾设港与南洋诸国贸易,仅月港一处,便年入税银三万两。若能在沿海增设几处海港,朝廷每年便能增加几十万税银。”
话音刚落,户部尚书李汝华便站了出来,沉声说到:“陛下,即使增设海港,税银也没办法立即获得,如何能够支持朝廷出兵?”
听到这话,百官纷纷竖起了耳朵,这也是他们好奇的地方。
朱常洛看了李汝华一眼,神色平静,说道:“此事朕也明白,收税需要时间,因此朕有意从内帑之中支出二百万两,用于此次出兵!”
听到这话,百官顿时脸上满是震惊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