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重生1992之凭实力说话 > 第十九章 清心不了了

第十九章 清心不了了

20世纪70年代,海关放宽华侨邮寄和探亲携带物品的规定,海外物资开始大量流入沿海一带,当时的江晋籍海外华侨闯荡东南亚之余,还源源不断地把自己不合适或穿旧的服装寄回家乡给家人。

光是当时江晋下面的一个小渔镇石城,每年收到的侨物包裹就有20多万包,侨属自用有余,就会将多余衣物卖给商贩或村民供其在路边出售,渐渐地本地市场就形成了“估衣摊”,这是石城服装市场的雏形,“估衣摊”就成了石城服装的“发源地”。

对当时物资匮乏的石城人来说,估衣摊衣物的风格样式让人耳目一新,很受欢迎,有商业头脑的摊主们敏锐察觉到市场风向后,纷纷开起了家庭式制衣作坊,他们根据海外侨胞寄回来的“洋服”款式做衣服,这些衣服由于款式新潮,价格低廉,很快被市场接受,并向周边城市扩散,逐渐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采购者,石城也成了闻名全国的“洋货”市场,“估衣摊”遍布街头巷尾。

步入80年代,市场经济进一步活跃,依托靠海的特殊交通优势,石城服装业迈入了一个新阶段,部分石城人看到服装市场的商机,开始自发合股从家庭作坊逐步发展为加工厂,仿制各类服装投放市场,借助华侨的资金帮助,石城服装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用当时流行一句话来形容石城服装市场的繁荣:“铺天盖地万式装,有街无处不经商。”

与此同时,石城服装企业的加工能力也吸引了一批港澳台及欧美等国际知名纺织服装厂商来下单定制,贴牌生产,甚至合作合资。

自此,石城服装业完成了仿造生产到贴牌加工也就是OEM代工生产的蜕变,国内旺盛到供不应求的买方市场,再加上国际大量的加工贴牌业务,让石城本地服装行业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成为当时国内纺织服装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曾几何时,服装就成了石城的代名词。

王彦峰到达石城住下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向人打听“估衣摊”现在还有没有,有的话,现在在哪里。

当自豪的本地人不屑地告诉他,现在石城有18条商业街、8个专业市场、3座商业城、7000多家大小商店、服装市场经营面积达十几万平方米、服装从业人员有 4万多人、全市服装总产量高达5000多万件、产值达5亿多元、“全国跑石城”、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各地客商云集石城、“估衣摊”几经演变早已经发展成了服装市场时,王彦峰纵是从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穿越回来的重生者,也是听呆了。

第一次感受到这个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曾经被誉为内地“小香江”的休闲服装城的震撼力。

第二天一大早就起来出去考察,到傍晚终于不得不赶时间离开,到泉城踏上当天最后一班回文山的长途客车时,人都已经完全累瘫到座位上了。

这次回老家再加上跑闽南这一趟,前后来回也已经过去八九天了,王彦峰回到宿舍里休息了一晚后,恢复好精神,第二天一早就悠哉悠哉的先到公司里逛了一圈,想了解一下陆海燕的事情现在有什么动静了。

张玉林那里已经被他糊弄预支了一年工资,表彰不表彰的也无所谓了,他是不会再主动去找他的,除了李佳慧这里之外,他还难得地到陆海燕上班的门市部那里去坐了一会,没见到门市部经理老周,就和在那里上班的几位妇女同志插科打诨了老半天,大家都知道他和陆海燕关系好,因此就对他的失忆表现更觉得好奇,纷纷调侃。

之后就来到了电工经营科找宋高阳。

王彦峰的大黄页,就是从他这里软磨硬泡了大半天才借到的。

“你不是回老家休养了嘛?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记忆恢复了?”

宋高阳眨巴着一双小眼睛疑惑地看着他的到来,头发上还打了摩丝,油光可鉴的,王彦峰看了就想发笑,没搭理他的问话,而是问他道:“晚上有没有约会?没有的话,跟我一起去吃饭?我请客。”

“你请客?都有谁啊?有没有女孩子?吃完了打牌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四合院之独自留在四九城没苦硬吃都市灵异:我吃诡就变强!罪我扛了,你跟我说不爱了?灵异复苏:从娶了鬼新娘开始黑神话:四无象唐诡第一拽哥马参军为爱折腰超神:童话许愿,超人血脉抗战:向着元帅目标前进的李云龙蔚蓝档案:我带着替身箭在基沃!斩神:邪神代理人,开局魔童哪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