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御史那时候很是赞颂宣宗皇帝,说是行了王道,降低了徭役赋税,与民修养生息。杨士奇领衔的内阁也觉得这是解决关外经常性缺粮少饷的方法。同时因为宣宗皇帝不喜使用太监,所以杨士奇提出用文官监军,受到御史台的大力支持,一时间边军各镇的监军都成了文官,之前那些太监都被朝中御史弹劾了各种罪状,好的就免职告老还乡,差一些的就流放充军去了。
“杨士奇跟我讲这些的时候,我才十二岁,他说宣宗这些决策,都极大鼓舞了朝中文官,特别是那些言官,大家都觉得宣德皇帝从善如流,是一代名君。后来父皇托孤,三杨和太皇太后主持朝政,那关外防线收缩的策略也被承继下来,直到现在。”
“哎,怎么又是军饷。这边军往时都是平日屯田吃饭,打仗时上阵杀敌,哪里会没有粮饷,整个关外的田地差不多都是军田,别说现在关外是二十万明军,就算是一百万明军也养得起。”朱棣气得胡子都翘起来。
“皇祖爷你这就错了,军田是多,可军户人少,没人耕作,田地丢荒了,收成就少了。”
“这时谁告诉你的,朕在北伐前专门查看了关外的皇册,军户十六万四千,人口四十七万二千,可抽丁二十万八千余,这样还是洪武二十七年的数。这样军户人丁,不够关外屯田用?”
“数字上肯定是够用的,可我后来派李珍的暗探往关外调查军饷亏空的时候,才发现军户报数,军户壮丁每三缺一躲避徭役,死人没有除名,占着一份军饷,军官直接在军户名册里面捏造人名,骗取军饷。”
“这些招数,朕也懂,当年也杀了一批人,洪武年间也因为这类事情牵连了不少的武勋。”
“所以那些军田,根本就不够人手耕种,也没有足够的粮食上缴,前面还有下西洋的获利去弥补,可往后,就算到了正统十年,边军粮饷还是捉襟见肘,我命户部和御史台前去关外查饷,用皇册人名逐一核对,对了六万人,用了三年,查了空饷名额一万两千余。再往后,就是我御驾亲征土木堡的事了。”
朱棣听的仔细,心里对这孙子的印象又抬高了几分,“看来你这孙子还算不错,比你那父皇要好多了。”
“所以皇祖爷,这关外要是能平定,就不愁回不了京城夺回帝位,不过就是不知道是哪一位给我们这条生路,不用去蹲皇城的冷宫。”
朱祁镇说到这事,连朱棣都一直心存疑惑,要困住一条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锁在井里。可现在虽然关外局势混乱,可这分明就是放虎归山,龙游大海的局面,到底是谁做的局,朱棣两爷孙完全想不出来。
黑狐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盘在了朱棣怀里,而正在假寐的朱棣毫无发觉,直到那朱祁镇突然捂着鼻子往着脑海深处逃去,只扔下一句:“皇祖爷,下次看好你的骚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