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京,皇宫。
刘淞眼底渗出血丝,死死的攥紧着仲振雷送来的奏章,他怎么都不会想到,一个败军之将竟然敢提出这样的要求。
那可是六万大军,哪怕是宋国要一下子调集这么多军队,都是一件极为困难且冒险的事情。更何况,即使不通军事,他也了解过历史上的多场大战,知道指挥九万大军的困难之处。
更重要的是,在刘淞看来,这份奏折还有着威胁他的意思。仲振雷在其中说道,若是没有这么多的援军,他就死守城池,绝不跟汉军出城野战。
要不是有着先帝生前给他的嘱托,让他依仗仲振雷的军事才能,加上刘淞自己也明白仲振雷和其他将领之间断档式的差距,知道如今的宋国离不开对方。
光是这份奏折,就足以让他卸下仲振雷的主帅之职,把他押回鸿京,再算上先前的边林郡的大败,新仇旧恨一并计算了。
但,正是因为这个人是仲振雷,刘淞不仅不能这样办,还不得不认真考虑他在这份奏折所提出的要求。
整个宋国都没有人在军事上可以比得上仲振雷,他自己就更不必说了。加上对方身在前线,肯定要比如今鸿京中所有人都知道战场的状态。
现在仲振雷向他索要六万援军,或许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真的需要这样一支大军,才能与现在的汉军抗衡。
这样想着,刘淞皱了皱眉,无法下定这个决心,从其他地方抽出这么多的士兵,势必会对各地造成极大的影响,冒这么大的风险,真的值得吗?
迟迟无法做出决定,刘淞叫来了左丘录,希望听听他的意见。
“陛下,这些兵,我们必须要给。”
在得知这件事后,左丘录没有半点犹豫,立即向刘淞说道。
“为什么?”
刘淞眉头紧锁,虽然他心中也想着派兵,但这么大的事,左丘录却连丝毫考虑的时间都没有,直接做出了决定,这不由得让他产生了是否靠谱的想法。
“陛下,听臣一言。我们始终待在后方,对于前线真实局势的了解,可能连一个小兵都不如,更不用说与统领全军的仲将军相比了。
不仅如此,单论军事才能,我们也远不及仲将军,外行指挥内行,这是治国的大忌啊。”
刘淞点了点头,左丘录所说的话和他刚刚心中的想法几乎一模一样。
不过,这依旧不足以说服他,要是仅仅这个理由就足以让他出兵的话,那先前他就不会如此纠结。
然而,左丘录下一句话让他下定了决心。
“陛下,先帝在时,对仲将军从来保持百分百的信任,满足了他所有的条件。仲将军也从未辜负这份信任,做到每一件他所承诺的事情。”
“好。”
左丘录精准把握住了刘淞的心理,先帝作为他的父亲,宋国开国以来第一明君的最有力竞争者,是刘淞这辈子最为崇敬的人。
刘淞的性格,注定他无法成为和自己父亲一样的君王,然而,这并不妨碍他学习先帝的做法。
尤其是在这种犹豫不决的时候,先帝是怎样做的,他只要依葫芦画瓢,照做就是了,这并不会被刘淞排斥,相反,反而是刘淞最愿意接受的做法,
虽然未必没有更好的做法,但至少这种做法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正确。
“既然如此,这六万人,朕给了!”
当然,即使刘淞做出了这个决定,要调集这样这么多的士兵,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也就是宋国北面靠山,根本不需要多少军队来驻守,才能抽出六万人,否则换做任意一个和宋国疆域相当的国家,几乎都不可能一口气拿出六万人作为援军。
“陛下圣明。”
左丘录躬身行了一礼,随后就向刘淞告辞,离开了皇宫,他接下来要做好其他人的准备。
虽说仲振雷在宋国官员中评价很高,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能力,也清楚他对宋国的忠心,但作为一方大将,在现在的宋国朝堂之中,不可能没有政敌。
而且,他索要的军队数量也实在过于惊人,就连人在前线,亲身面对汉军的代振彪都不能理解,更不要说鸿京的这些大臣了。
哪怕不算仲振雷的政敌,朝廷中也绝对会有人对此不满,倒不是他们对仲振雷这个人有什么意见,而是单纯对他不信任。
别说是仲振雷了,就算是刘淞本人,说要一口气调动六万人,都会被大多数大臣口诛笔伐,甚至会骂的更狠,毕竟仲振雷的能力没人质疑,但没有人知道刘淞是否有军事能力。
左丘录也没想过自己要让所有人都没有意见,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先帝在世时都做不到,更别说他这个风评不好的丞相了。
不过,他也不需要所有人都同意,刘淞已经做出了决定,他向来都是独断专行,这些人就是反对也无效。
左丘录的想法仅仅是说服一些人,使得这件事的阻力小上一些,能够更快地让这六万人抵达兴安郡罢了。
要知道,援军每晚上一刻,宁峄城就多出一分被汉军攻破的风险,左丘录可不知道前线的战况,他丝毫不愿意多出任何一点不必要的风险。
很快,诸多大臣在左丘录的邀请之下,纷纷来到了左丘录府上做客。
酒过三巡,左丘录将仲振雷的要求“不经意”告诉了他们。
不出意外,一瞬间群情激奋,根本就没几个赞同对方的人,或者说有,但没人表现出来。
很快,就有人将矛头指向了左丘录。
“丞相有何想法?”
“我相信仲将军。”
左丘录直截了当的话语让场上炸开了锅,数之不尽的辱骂声传到了他的耳边。
左丘录面色不变,对于这样的氛围,他早就习惯了,然后呀将自己对刘淞所说的理由复述了一遍。
有的人暂时被左丘录说服,或是一下子找不到反驳的话,停下了自己的批判,但还有着为数不少的人喋喋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