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想了想,想到小六和大乖孙跟他说过,锦茵不仅让他们学会自力更生,还要每天坚持练武,她说,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且,打不过至少要能跑得掉,保住小命比一切都重要。
尤其是皇帝这个职位,那是一个高危的职业,暗杀、毒杀层出不穷,所以要学的东西要更多。
小六也附和,当王爷和得力大臣也要有自保的能力,否则也会被人嘎掉。
那些学子都是未来的国之栋梁,岂能连自保能力都没有?
皇帝点头道:“不错,加上。”
吴宥旻脑子是个活泛的,想到报纸上顾知府都带人下地体验百姓的辛劳,那么未来的官员呢?
“皇上,臣认为参加春闱的考生可以再加上一条,必须去乡下认认真真体验过农民的辛苦与不易,如此他们方能更好地为百姓们办实事。”
皇上沉思起来,这个提议似乎不错,不过改革科举一事太过重大,还是要仔细想想,最好能问问那位小祖宗有没有什么好建议。
听到吴宥旻的建议,那位武将又出来道:“既然如此,微臣认为,可以让学子去军营好好感受一番士兵们的保家卫国的英勇,深刻了解战争的苦难和不易。”
这样,以后那些文臣就不会叨逼叨逼个没完没了,总想克扣他们军饷,真当他们当兵的容易吗?
皇帝颔首道:“两位爱卿的建议朕会好好三思。”
两人明白,改革科举制度不是这么轻易能定下,因此,他们默默退回自己的位置。
报社一事,也算在朝堂上过了明路。
不过,如今大部分百姓们没多少人识字,他们也就听了个热闹,看个新鲜,反响并没有引起多大轰动。
直到长清县所有村子第二季水稻丰收,再一次登上头版头条之后,整个圣阳国百姓们都沸腾起来了。
有些地方从不知道有两季水稻的事情,因为最近周围人都在传那个报纸上写的内容,渐渐习惯之后,再次得知风华郡长清县居然种出两季水稻,且用新的种植方式获得丰收后,彻底坐不住了。
“诶,你听说过那什么两季水稻的事情吗?”
“啥?不知道,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切,懒得和你这个无知的人说话,没趣。”
“什么两季水稻,都过去一个月的事情,你怎么才知道?最新报纸上说,皇上为了嘉奖推行两季水稻的长清县县令紫陌,封了他一个侯爵之位!”
“紫大人可不仅仅因为水稻一事,报纸上说了,紫大人向皇上上报制盐的法子,你没发现最近盐价都降了吗?”
“紫大人,可真是一位好官啊!”
“对了,紫大人被封为什么侯?”
“振国侯,皇上希望他能继续想出更多利国利民的好法子,振兴圣阳国。”
“啊啊啊!我投的文章被选中登报上去啦!”
“切,我之前就被选中了,还得了一两银子的稿费呢!”
“这个狗官总算得到了报应,我爹娘的仇,终于得报了……”他没想到,自己试着往报社以投稿的方式,写明自己爹娘的冤屈,没想到竟然有用!
征询过自己的意见之后,才将案件登报出来,还给了他一笔稿费。
“锦日新闻”报社,他的恩人,幕后之人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