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别问,我科举 > 第56章 请教

第56章 请教

其实可以将书册放在课舍内,不过没有人会这么做。

仅是一本启蒙书籍,就要数百文,这些名家着作加上注释更是能卖到一两以上。

即使再放心,都不会有人将书放在那里,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今天下午的课是由秦夫子所教。

最让李宁安看中的是黎家族学里还有个举人秦夫子,单凭这点,就能吸引大多数童生前往黎家族学中就读。

要知道这可是县城唯二的举人,倒不是没有其他举人了,只是那些人也不教书呀!想请教都不知道找谁。

本以为黎家族学基本都是黎家人,可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外姓人。

下午他们接着学习,秦夫子讲的是算学。

这大概是李宁安唯一能找到信心的科目了。

观察一番发现不仅是秦夫子,即使是甲班的同窗都对算学不怎么重视。

不过转念一想就会觉得这倒是正常,主要是算学在科举中占比不重。

若是哪年主考官考难了,引得学子抱怨,到时他还要吃朝廷的瓜落,讨不到好处,渐渐的题就越出越简单。

不过也有高深的,但是考试基本上不考,一般都是儒生论证时所用到的,倒是没听说有哪位大儒专研此道。

再加上并不会考的太过精妙,所以大多数学生都是匆匆略过。

之后,秦夫子就让他们互相进行论证今日所讲的《易经》。

这样的方式,李宁安是头一回见识到,觉得其实这样更加有意思的,一时间整个课舍都热闹了起来。

上前论证一番李宁安以前觉得十拿九稳的经义,可是经过别人的论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产生一种没有学到位的感觉,会让他很失落。

秦夫子看出了李宁安在某些观点上的失措,委婉的建议他多看学堂中的藏书和县衙传阅文书,读的多了,渐渐就明了了。

在椅子上想了半天,黎敬浩凑过来,“不就是时文破题有瑕疵,可不至于搁这不说话了呀!”

李宁安苦笑一番,“黎兄,在下本以为自己读书再不济也是中人之资,现在看来却有些井底之蛙了。”

“思虑过度伤及脾胃,李兄莫要妄自菲薄。

就像你刚才与赵琪讨论的西北旱灾即定案,我看你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只是以自己从书上的旱灾治理模式侃侃而谈,全无章法。”

赵琪是刚才与李宁安讨论的同窗。

黎敬浩此番话却没有留情面,更是如实回答。

坐在旁边李宁安有些羞愧难当,自己确实有些想当然了。

黎敬浩扬声道:“人人都觉得自己方法得当,可若如赵琪所言,按照朝廷既定政策执行不过是马后炮无实策。”

转瞬,黎敬浩接着说道:“李兄以后可以多读朝廷邸报不可依书而谈,更应该走出去开拓视野。”

瞬间李宁安就想起自己近几年所做的时文,自己倚仗着前世的了解一些方面倒是能洞察先机,可是对雍朝的了解只是局限于爷爷和附近人的表述以及书上的记载。

想明白这些后,李宁安毫不迟疑的对着黎敬浩行了一礼,“多谢黎兄今日点播。”

李宁安不禁感叹读书没有办法捷径,对于普通读书人来说。

如果没有更好的老师,那么只能自己钻研,用最笨的方法学习,这就是为什么读书人对一些文人集会、书院大儒趋之若鹜的原因。

看了看手中的《易经》李宁安苦笑不语,自己落后的还是有些多。

李明礼大概是不善此道,在引导他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寥寥几句话带过,讲一下基本意思。

李宁安回忆着秦夫子的讲解,还有同窗之间的探讨,用心学习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