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别问,我科举 > 第114章 鹿鸣宴

第114章 鹿鸣宴

李宁安并不知晓,因他中了解元,此时家中是怎样的场景。

他和黎敬浩几人依然住在小院中,乡试放榜后,要与同一科中举的士子们共同赶赴武昌府衙门举行的鹿鸣宴。

鹿鸣宴始于唐代,宴上“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鹿鸣宴之名便是来源于此。

这便是乡试放榜后举办的庆祝活动,参加鹿鸣宴的士子们自是春风得意。

考官们同样没有了开考前严肃的表情,都展开了笑颜。

不过说真的,板着个脸倒不是因为考生的原因,可能有一方面是因为卷子作答的很离谱,主要还是当时阅卷批不完,真的批不完,越往后心情便越差,怎么能有好脸色。

可是等到这一科乡试桂榜出来后,中举的举子就会以弟子礼面见考官了。

在官场之中,谁不希望多出几个年轻有为的弟子呢!

这个是怎样都扯不断的关系,好处有之,弊处更是不少,但总体是好大于弊。

李宁安几人到了布政使司衙门,递了帖子之后,便被衙门小吏引入堂屋。

不仅仅是武昌知府,连同本省巡抚还有布政使都在这里办公。

举子们按中举时的排名依次而坐,李宁安是解元,便坐在了宾客席的首座,他此时束发戴冠,一身藏色长袍,衬得人很是稳重。

除了韩启在他对面,其余两人就坐的有些远了,黎敬浩更是坐在后面,挺直个身子向着李宁安招手。

而考试官们则以主考王乾居中,副主考曹贺在他左侧而坐。

其余同考官都是按座坐下。

“弟子见过老师。”

众举人先拜主考官,再拜同考官和其余一众官员。

一时间,风光无限。

举人们端起酒杯与同年们互敬互饮,李宁安不擅长喝酒,只是喝了几口脸便红了。

大家互相结交着人脉,没一会儿就有人到李宁安面前,主动攀谈起来,大家互相交换了籍贯姓名之后,就开始讨论学问。

众人和李宁安渐渐熟悉了起来,发觉李宁安很是低调,性子更是平和,可是具有远见卓识,文从字顺。

士子们在一起,谈论的自然是文章,李宁安多听少说,可是每每发话却一针见血,谈吐不凡。

这一番表现在,众人可以看出他的学问自是不必说的。

一开始认为他年岁尚小,得中解元属实有些夸大的意见便渐渐消散了,口诛笔伐只能落了下乘。

李宁安心中有东西,自然是不虚旁人说的。

这样一番交结下来,倒是真让李宁安认识不少才子,同为《诗经》一科的长沙府,宋逸光对于诗词真是信手拈来,更是对于他人询问处之泰然,好不慌乱。

初放榜时,宋逸光看榜之后,同样很是不满,因为他就是第二名,尤其是看到李宁安的年龄后同样心中甚为疑惑。

他已近弱冠,便觉得自己举世无双,独步天下,哪成想第一名竟然让这样一位少年摘得。

但在看过李宁安的考卷之后,他心服口服了。

他与李宁安交流文章心得时,李宁安丝毫没有解元郎的傲气,待人从始至终都显得彬彬有礼。

而且与人探讨时更是言简意赅,很是通俗易懂,令人与他交谈时有如沐春风之感。

同时,对于李宁安才思敏捷,经常提出不一样的观点这让他很佩服。

这算是真的夸了李宁安,他可真的没有什么远见卓识,主要是见的奇葩事多了,了解的自然就多些。

每每与别人交谈,他们就是一惊,他真的没觉得自己说了什么惊心动魄的话。

主考王乾看着这一幕,笑道:“文昇兄觉得解元郎为人如何?”

曹贺小声道:“解元郎虽年少,却显得老成持重,更是兼具慧心巧思。”

“恃才却不自傲,胸中有丘壑。”王乾感慨道。

此次举办乡试,为国选才算是圆满完成。

并且依照着二人的想法,本届湖广士子文采斐然者不少,来年春闱不见得就逊色于江南。

酣畅淋漓的一场酒宴,对于一众举子来说,能够来到鹿鸣宴便是多年苦读终得回报的一日。

舒缓了精神,喝起酒来都是醉了人,宋逸光更是放声唱道,“酒,就也。所以就人之善恶也。”

随着乐师奏起了管弦,众举子和着鹿鸣之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