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欢庆队伍吹着打着走过来,随着欢快的音乐声不断响起,说明这支队伍正朝着这里走来。
然而此刻,在常德会馆里的人们已经因为之前几次的希望破灭而失去了信心,没人再转头看向大门口。
也许是之前张伯远说的话影响了他们的心态。
然而说来也奇怪,越是不关注,欢呼声却变得越来越大,不多时锣鼓和唢呐的声音已经传到大门外。
这时候,屋内有人转头望去,虽然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但随后这些人的眼神猛地睁大了。
他们看到了什么?那时几个穿着红衣服的报子,已经抬腿走进了大门。
喜报是送到这里的,送到常德府的。
没想到,今科常德府似乎又有人考中了。
听到唢呐声进入屋内,所有人都兴奋起来,他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果然,几个人进屋后,后面的人继续吹奏唢呐,敲击手中的锣鼓。站在前面的两个人之一拿着一份红色的喜报。
当然,这些都是他们从贡院里安排人到现场传达的信息,在贡院门口现场填写的,并不是事先准备好送出来的。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自大雍建国以来,从未发生过伪造科举喜报的事件。
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恐怕会引起轩然大波,简直是对读书人的文明社会的羞辱。
因此,当看到报子兴高采烈地进入屋内时,屋里的人无人怀疑他们是为了骗取庆贺金,这些人的职业操守还是不错的。
那个拿着喜报的人并没有试图确定报喜单上的姓名是谁,而是直接打开手中的喜报开始宣读,他的模样就像乡试衙门派来送喜报的一样。
“庆宁四年丙辰科会试捷报,恭喜湖广常德府桃源县黎敬浩黎老爷荣登甲榜二百八十三名,京报连登黄甲。”
随着报喜之人口中大声读出喜报内容,常德府上榜的第一个考生的名字终于被众人所知。
是黎敬浩。
那个及冠没两年的青年,在乡试时名次并不出众,没想到他居然过了会试,成为贡生。
商人们对此感到惊喜。
虽然黎敬浩的名次并不高,作为常德府出来的老乡,还是与有荣焉,这个成就依然令人骄傲。
商人们纷纷起身走向李宁安的座位,他们希望在其他人之前恭喜这位新晋的贡士。
此时的黎敬浩仍然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之前,他听张伯远谈起常德府之前两次会试的情况。
实话实说,他并没有对此抱有太大的期望,只当这次是陪伴这几位公子们一起游历了。
在这个屋子里,有比他更出色的文才,如李宁安、赵琪等人。
还有一些前辈,包括张伯远、魏永等,他们或许有争夺上榜的实力。
相比之下,他只能掩面而去。
对于邹启明,黎敬浩以前并不认识。
但在这段时间里,他渐渐熟悉了这个人,并发现他与赵琪一样有才华,只是年纪稍大。
"恭喜黎贤弟,你这是连战连捷,真的是京报连登黄甲。”张伯远先是惊讶,后又充满喜悦地说道。
李宁安虽然没有说话,但他朝黎敬浩发出了一个眼神,是真心为他感到高兴。
虽然他还不知道黎敬浩的最终成绩,但既然他通过了会试,那么他参加殿试应该也没有问题。
毕竟,他长相并不奇怪,反而有点小帅,是不会被皇上单独挑出来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