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腿迈过宫门阶梯时,李宁安心想今年会试取仕三百一十五人,一甲三人,二甲九十五人都是固定的,剩下二百一十七人就是同进士。
自己会试成绩在前面,殿试只要不出岔子,也是二甲前面,有望考入庶常院。
庶常考试是在殿试后进行的,虽然取得资格不仅仅依赖于殿试的排名,但只有二甲和三甲前列的新进士才有资格参加。
加上庶吉士是被称为"储相"的位置,所以选取的人员都不会太年长。
四十岁以上的人,即使在二甲中有传胪的名次,也未必能考上庶吉士。
自己正好年纪适中,只要保持稳定进步且始终保持在二甲前列,能够留在翰林院就是最好的选择。
京城是非之地很多,但如果失去了翰林的身份,想在官场上走得更高恐怕就会变得十分艰难。
按照本朝的惯例,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阁,因此庶吉士被视为"储相"的人选。
进士每三年一次考试,而庶吉士的考试并不是每一科都有,即使有考试,录取人数也不固定,大约十几到二、三十人。
可见,每一个庶吉士的名额都备受瞩目。
出发前,李宁安还与黎敬浩谈论起这件事,如果他若是能够进入三甲的前列,那就再好不过了。
远远地看着李宁安离去的背影,黎敬浩忍不住白了他一眼,谁不希望自己的名次能好一些呢!
士子们在宫门前低声交谈了几句,紧接着宫城大门打开了。
宫城雄伟壮观,红日从城外缓缓升起。
走在石阶上,士子们神情凝重,他们所走的地方是大雍朝廷最神秘、最令人向往的皇宫。
苦读数十年,不过是为了报效天子的一片赤诚。
在官员的引导下,士子们逐渐抵达殿试的地点——皇极殿。
皇极殿内已经有几名官员在等候,其中几乎所有人都穿着绯袍,都是朝中的重要官员。
在湖广时,李宁安所见过的最高级官员也只是湖广学政。
然而在皇极殿中,任意一个官员的威势都远超过崔学政。
被众官员围着的其中一人,正是李宁安参加会试时的座师潘世同,而在潘世同身边,态度和蔼且年纪稍大的,恐怕就是首辅郑礼宁。
据说这位首辅性格相当严厉,看相貌也能洞察出一些端倪。
郑礼宁是太祖朝的状元,已经做官四十多年了,即使新帝登基,也没有将他调离。
在朝的状元中,他是官职最高的,李宁安同样希望向他看齐。
郑礼宁的政绩平平,但官运确实很好,成为了三朝元老,在皇权交替之下,始终稳如泰山,他无疑拥有自己生存之道。
太祖朝可谓是人才辈出,最后一位先帝留下他辅政,可能是为了为新帝过渡,能够在位四年这样的本领可不是谁都有的。
士子们稍作等候,见到殿内众官肃立不动,然后,身穿明黄龙袍的天子出现了,众官员纷纷行礼叩头。
李宁安等新科贡士走进了丹墀内,东西向排队,面朝北站立。
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众位贡士依次就座,随后在赞礼官的主持下进行五拜三叩头的礼仪。
贡士们膝曲跪地,并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随着一声威严,众贡士缓缓起身。
此时,没有人敢抬头,因为一旦冒犯圣容的罪名成立,后果将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