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安等士子投宿备考的时候,常德会馆还显得相当冷清,只有极少数士子留宿,经过会试后,未中的士子大多早早地返回了家乡,也有人前来京城拜访名师,请教学业,为下一科取得好成绩而努力奋斗。
但此刻,常德会馆却是人山人海,所有人都知道李宁安在金銮殿上被皇帝点名为状元。
那可是状元啊!
三年一届的殿试,仅有一位状元,多少士子终其一生都在苦读追求的梦想!
而李宁安不仅考中了状元,还分别取得了解元、会元和状元三元及第的成绩,这样的才华自从大雍科举制度建立以来,又有几人能及的上呢!
常德府在京城内的官员、地方乡绅、文人雅士、商贾等都送来了贺礼和贺信,甚至有人直接在常德会馆内等候李宁安的归来。
常德会馆的掌柜和伙计们也是头一回经历这样盛况。
历年的殿试,常德府中出一位二甲进士都不容易,而这一科,李宁安连中三元不说,邹启明也在二甲之列,三甲还有黎敬浩、张伯远两人。
“状元郎大喜啊!”
李宁安一眼就看到了守在会馆外的赵琪,赵琪笑意之下不免黯然神伤,但李宁安过来时,他仍站直向李宁安招手,一切尽在不言中。
李宁安向他们一展衣冠。
“安和,你果真文星天下。”赵琪笑着对他拱手,“恭喜了。”
这是一个喜庆的时刻,当烟花爆竹响彻天空,鞭炮在地上跳跃。
李宁安还未到达会馆,百姓们已经争先恐后地聚集在门前。
最终,李宁安才得以下马,但掌柜、会馆里住的商人和举人纷纷迎接,更有人向他行拜礼。
李宁安连忙上前搀扶众人,他们一起说:“我们的乡亲又出了一个才子,使我们感到自豪,请接受我们的拜礼,状元郎。”
看着众人脸上的喜悦表情,李宁安也深刻理解一个地方能够培养出一个状元,对于当地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
在科举考试决定一切的时代,每个地方的举人如果能在殿试中脱颖而出,对于整个地区都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大事。
不仅如此,这也会为本地的声誉增光添彩。
至少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本地虽然其他方面可能不出色,但在文学和道德方面却是有口皆碑。
今年的状元就来自我们乡里。
在乡亲们的祝贺声中,李宁安感到眼眶有些湿润。
他想念家人,所以他对李宁定说:“我中了状元,需要立刻告诉爷爷他们。”
之前没有报喜是因为殿试的结果还未明确,再加上他自己也一直在备考,所以一直未能及时告知家人。
几名常德商人赶紧说道:“状元大人,这点小事不必担心,我们会派人第一时间传达,让他们知道您已经考中三元及第。”
李宁安推辞说:“这怎么好意思。”
一旁送李宁安回府的礼部官员说:“状元公大可放心,你考中三元及第的消息,我们礼部会派专人通过驿马迅速送达贵府大人手上,不需要半个月,就能将好消息传到。”
李宁安高兴地说:“那太好了。”
朝廷驿马的速度就不用质疑了。
就在他们说话之间,身后传来了鸣锣开道的声音。
李宁安和众人立刻在会馆外迎接圣旨,并一起喊万岁。
一位太监笑着说:“新科状元,咱家来的匆忙,皇上知道您可能没有准备,所以可能无法全程仪仗,因此特赐您三元及第匾额,作为您的文名显耀,另外下旨命湖广布政使在你的家乡竖立状元牌坊!”
他并未压低声音,在场众人清晰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