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考是决定进士们未来去向的关键考试,成绩优异的进士将有机会被选拔进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
虽然这个职务并非官职,但对每位进士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荣誉。
庶吉士是翰林院的隶属职位,由科举中成绩优秀的进士充任,他们将在翰林院接受进一步的学习,并有望获得一些官职。
和殿试相似,朝考实际上只是一个形式,名次排名与殿试结果不会有太大差别。
朝考是新科进士的一次选拔考试,主要目的是选拔人才进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
落榜的进士会根据成绩分配到各部门观政,观政期满后可能获得一些官职,这才是黎敬浩他们所在意的。
通常情况下,二甲进士留在京城的机会更大,而三甲进士则多被派往地方担任官职,黎家想给黎敬浩找个好位置也得他自己好好使劲啊!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可不是说说而已。
想要晋升为内阁成员,成为帝国的掌舵者之一,进入翰林院是必经之路。
再者来说,朝考还规定要求进士提交之前所写的论文、策论、诗文、赋作等至少十篇以上,并送交礼部,再由翰林院考察。
黎敬浩并不清楚朝考会考察什么内容,因为其主要目的是选拔文学和书法才华横溢的人才。
李宁安之前一直奉行科举教育,专注于应试目标,并未专攻诗文才艺,而且诗赋方面他本来就不擅长。
此外,所需提交的作品数量还要相当可观,至少还要有十篇旧作。
因诗文才艺欠佳,若是李宁安去朝考就只能临时书写策论,用以代替缺乏的诗文,而对于问题型策论,则使用以往乡试的作品,好在他不用参加。
黎敬浩就不用介此,他的诗作还算不错。
湖广时期的作品无法使用,因此他只得向其他省份的进士如陈坤请教乡试的考题,最终为了凑足十篇文章,匆忙撰写了几篇策论,好文章可不短时间能够写出来的。
朝考当天,黎敬浩与张伯远、邹启明三人前往礼部,准备参加朝考。
在礼部和吏部官员的引领下,他们第三次踏进皇城,前往朝考的地点——东阁。
考题名义上还是皇帝钦定,不过却是让内阁拟题,皇帝进行选择。
他们穿过午门右转,通过左顺门去东阁考试,不可像上次殿试和谢恩在宫城中直行而走。
对于李宁安来说,状元的身份,根本就不需要参加。
可黎敬浩却跑不了得去一遭,李宁安这几日除了等候官服到翰林院报到以及等家里消息,就没什么事情。
去了还要拜见房师,索性就没有跟着,抽空去见一下林贺宇,再跟着老弟去一下牙行。
游街结束当天,他就跑去了湖广会馆找师父,可那时高怀铭带着老张已经出了城,独留了一封信让会馆掌柜转交给他。
信中说着他回岳麓书院去了,李宁安不必寻他,若有信尽可传到书院去,还说啥时侯可以借借李宁安的名声。
看完信李宁安有些哭笑不得,心中对师父和老张感谢不已。
这些时日,他闲来无事便将林贺宇的休沐时间给算出来,随直接放于书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