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别问,我科举 > 第180章 成了臭修史的

第180章 成了臭修史的

李金辉笑着解释道:“一百两已经是我力所能及的了,再多确实困难,其他的事情我们可以等宁安回信后再商量。”

听到这个答案,许老爷子非常满意,摸着自己的胡须说:“好好好,有你这句话就够了,我不图其他,只希望那些孩子能够有几分宁安的灵气。”

李家进京他倒是能够理解,为了家里的发展,大雍俸禄太低了,若不让官宦家中经商是过活不下去的。

有些清流更是家徒四壁邀得清名,其实这样大可不必,只要家人没有仗着身份违法乱纪就行,凭着自身官声做些生意并无大事。

有些大家族中的人外放当官的时候,倒是并不带着长辈,但那是因为家里还有其他子女可以照顾,另外他们也担心年纪大的长辈受不了颠簸。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里有钱,家族内部的产业有人打理。

没过两天,位于村口的那座状元牌坊正式开工了。

祠堂间已经立起了解元牌坊,将状元牌坊立在村口意义会更加非凡。

使用的都是上等石料,用来雕刻的则是积年大青石。

这次除了衙门带来的石匠和木工,其他援助的都是许李两氏宗族的年轻人,还有一些自愿帮忙的村民。

有的乡亲还说:“这可是状元牌坊啊,皇帝亲自掏钱建造的,现在不上去沾沾喜气,那简直是傻子。”

听这话指挥忙活的李明山都乐了,不过他并没有说啥。

正因为村民们都怀着这样的心思,所以牌坊一开始修建起来后,整个三河村最热闹的地方就是祠堂了。

男性们忙着辛勤劳作,汗水顺着背脊流淌,而村里的妇女们则拿着筐篮,在村口的老树下找个干净的地方坐下来。

她们修补鞋子,缝补衣服,绣布巾,手上的活从未停歇,现在农活正歇,好久都未见到这么多村民聚在一块了,好不热闹。

要不是到了吃晌午饭,必须回家吃饭,这些人也许能在老树底下待上整整一天。

不久后便是状元宴的日子。

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酒宴吸引了三河村附近的村民参加。

近百桌的宴席无法摆放在家里,所以像之前一样,所有席面都安排在李家的院子里面和外面。

李金辉坐在最上首,与他同桌的有许老爷子、几位族老、李明礼、秦夫子,还有来自林家的林瑞,他是代表林家来的。

由于李宁安没回乡,刘知府和甘知县都只是派人送了礼来,并未亲临。

他们不来,村里人和百姓倒还都自在些,李家好客,这些百姓一个个都拿着碗筷桌椅过来了,手上还拎着鸡蛋地里种的菜,富裕的更是逮了一只鸡来。

等到李宁定回到三河村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大约十来天。

因为这次乘坐的是官船,所以航行速度比普通客船要快一些。

想到等再回京时,家人也能一起乘坐官船,李宁定感到踏实了很多,李宁安走时还嘱咐好几遍,实在不放心。

毕竟带着几十口人的长途出行,如果说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

而在京的李宁安则异常厌倦、乏味至极,吃过午饭后稍微小憩片刻,然后继续补充太宗实录的内容。

他留意到其他翰林虽然大多都专心工作,但修史这项工作实在是太耗费时间而且辛苦。

这些同僚们大多也会找机会溜之大吉,只是不能太过张扬,免得被谭掌院训斥几句。

李宁安的同僚们在修史时,修的不是像《靖安纪事本末》这样的大着作,李宁安简略地浏览了一下,这些翰林的工作是些费心思的史书,不知他们怎么熬的下去。

修书时,他们可能会抱怨一声或者拖拖拉拉再开始工作,与李宁安心中对清贵的形象所想的完全不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