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寻暗自笑了笑,很少见到相公会为这样的事情发愁。
不过一想到李家在生孩子这方面这么不含糊,她就开始犯愁了。
"算了,我们家前前后后总共有数十间房子,应该够住了。"李宁安嘟囔道。
李宁安觉得爷爷奶奶对待他父亲和三个叔叔非常公平,对待小辈也很喜爱。
至于他自己,这次上京,他们已经把所有的积蓄都带上,毕竟自己买宅子的钱还没还上呢!
与林寻商量过这个话题,幸好他们的观点一致,达成了共识。
他们想过,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将平等对待,不倾向于其中的某一个,并且也不能过分溺爱。
一定要确保孩子们学会一门能自食其力的手艺,比如刺绣、木工或者种田等。
有时候,他会胡思乱想,担心自己在朝廷中不小心惹怒了皇帝,导致全家被流放,到时候掌握一门手艺的人可以保证自己养活全家。
“夫君,你说家里还需要添人吗?”林寻的话打断了李宁安的思绪。
“添人?”李宁安暗自算了一下自己家的下人。
除了林寻带着从林家来的两个丫鬟,自己在京买的彭五四一家,李明山还在常德买了肖六父子三人。
家里有林寻管着,厨娘的话彭五四妻子可以兼着,就是怕家里人吃不惯。
老爹和二叔肯定闲不下来,过两天就让老爹将店铺整理出来,从常德来的药材不日便会到京,二叔则让他跟着宋逸光家的管事去跑跑关系。
明日还得嘱咐二叔多带些银两,宋逸光只是一个媒介,要打点好到辽东沿线的那些军户才是关键。
辽东首府大致是在辽阳,辽东并未置省由山东代管,不过辽东朝廷设置了巡抚与定边总督。
最让李宁安无语的是辽东巡抚直接没出山海关,主要负责辽东事务的还是定边总督。
若非如此李宁安不至于求到在辽东有任职经历的宋逸光的头上,走巡抚的路子便好。
不是说宋逸光关系不硬,只是与辽东驻军打交道属实不便,一言不合将货物扣押,李宁安连找人的地方都得抓瞎。
听到林寻唤他,说买人怎么样,李宁安才打断思绪。
加上这么些人,他们家有十个人干活,其实他觉得已经足够了。
太多人也养不起啊!
李宁安思考一番说道:“如果还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再买个门房。
虽然现在没有专人当门房,但彭五四和肖六可以轮流在门口值班。当然,最好多买一个人,你可以自己决定。”
林寻微笑着回答:“夫君,我了解,我们家现在的状况,我认为已经有足够多的人了。”
她此时也反应过来,目前家里不富裕,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花钱。
“没关系,夫君,我还有嫁妆。”林寻开心地说。
李宁安生气地瞪了她一眼,摇头道:“你只会取笑我,我什么时候沦落到靠你的嫁妆生活?有那一天的话,一定是山穷水尽的时候。”
他并不是那种固执的人,如果真的到了那个地步,他肯定会用林寻的嫁妆。
只是按照现在的社会风气,用妻子的嫁妆还是有些不好看的。
当然,如果不讲究的话也没关系。
比如,有一个贫寒的学子为了继续读书考试而娶了商家女作为妻子,然后用妻子的嫁妆去读书考试,类似的例子很多。
人们一般不会说什么,只要那个学子最后不辜负商家女,并且保留她的原配位置,很少有人会插嘴。
林寻听后笑得更开心了,说道:“夫君,我们是一家人,如果缺钱一定要告诉我。”
她知道夫君不是那种固执的人,所以才敢说出这样的话,否则她肯定不会提起。
“我知道。”李宁安握住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