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同为翰林的一员,有些人升职迅速,而有些人却在原地踏步多年。
李宁安是后生,他们是前辈,可却在他们之前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自然会有人觉得不公平。
\"赵兄,你的才华并不输给李宁安,如今却让他领先......\" 一个人轻声对赵林成说道。
赵林成淡淡地瞥了一眼说话者,回答道:\"李宁安能受到赏识,全是因为那篇敕书。
如果你不服气,就努力超过他写敕书吧。\"
李宁安和赵林成坐得很近,在赵林成的观察中,李宁安并不是那种奉承谄媚之人。
相反,李宁安在修史时非常专注,赵林成几乎从未听到他抱怨过半句。
在这个史馆里,李宁安是最年轻的,本应是性子最浮躁的翰林官,然而赵林成不经意间看过他写的条文,每一句都详实无误。
在修史时,最困扰的是典章制度等无法找到依据的问题,而李宁安总能触类旁通,即使是最难找的条文,在他手中也变得轻而易举。
作为同为状元,赵林成经常被拿来和李宁安做比较,但赵林成一贯品行端正,他也非常佩服真正有才华的人,对旁人的议论并不放在心上。
第二天,李宁安按照谭彦霖的建议来到了东阁。
虽然百官都休沐,但内阁仍然忙碌,即使是休息日,内阁里也有很多人值守。
更何况已经成为阁老的官员,哪一个不是勤勉努力的呢?
内阁办公是在文渊阁方便皇上问询,不过议事大多在东阁,没人愿意在老板跟前做事,皇上自知臣属不自在,自然不会自讨没趣。
东阁掌管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等。
内阁大学士是指身在内阁并且有大学士头衔的人,在雍朝主要有六种,即“四殿”、“两阁”。
四殿者,中极殿大学士原为华盖殿,建极殿大学士原为谨身殿,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
两阁者,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统称为殿阁大学士,一般都由内阁成员兼领。
当李宁安刚刚抵达内阁,正准备让潘世同的中书令代他向里面通报时,突然听到一声争吵。
下一刻,张国起就气势汹汹地从最前边的那间公房中走了出来。
这间公房即使李宁安没来过,大致根据阁老座次排序也猜到了,京城里的官员们对此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李宁安正在犹豫该如何处事时,从里面出来的张阁老径直走过。
而张国起甚至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就离开了。
然而,李宁安最终还是无法避免与之前想象中的大佬面对面的命运。
他还没等到潘世同的传唤,郑礼宁就从自己的值房中走了出来。
他显然看到了等候在那里的李宁安。
李宁安低头行礼:“见过元辅。”
“你是哪个衙门的?”郑礼宁显然非常生气,语气也有些急促。
一时间竟然没有认出李宁安,尽管两人在李宁安进宫谢恩时见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