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宁安这么个闲人自然无关,不过无论二人谁胜出,他若是想在接下来新任首辅主政的几年有所作为,那么必然就要发挥出该有的作用。
从内心深处来讲,他更加倾向于潘世同,毕竟无论是科考还是赏识提拔的恩情都是洗刷不掉的。
李宁安任东宫日讲之后和潘世同的交集并不多,他只充任东宫讲官,朝政之事轮不到他来过问。
且自潘张之争进入剑拔弩张的态势后,翰林院内的众多同僚便多有对潘世同以及张国起的所作所为有不满,李宁安虽然是潘世同的门生,却也不赞同潘世同在这件事上的做法。
党争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有底线的,毫无意义的争执最后只能落到一个荒废朝政,党同伐异的地步。
事实上,从实际接触来看,李宁安和潘世同见面的次数比他刚进入翰林院时要多得多。
但两人之间似乎多了一层隔阂,这种隔阂在外人看来可能并不存在,但对于两人而言是清楚明了的。
李宁安心想,也许是潘世同正处于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关键时刻,所以听不得他说丧气话,冷落他是必然的。
而另外一份贺礼,来自如今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汪温。
虽然他在司礼监只是挂名,但李宁安重视的是他目前的地位。
他在靖安十五年进宫,后随侍在太子身边,几乎是看着太子长大的,他的话语权在东宫很重。
不过汪温贪财是出了名的,自从他掌东宫事宜以来,内侍和外臣都要给他送礼。
李宁安因为没有给他送过礼,所以在讲课时常常受到内侍的干涉。
而现在李宁安有了孩子,汪温却送来了一百两银子作为贺礼,真是难以捉摸。
这笔钱确实让李宁安有些为难。
众所周知,收了别人的钱就要办事。
虽然汪温以庆贺李宁安生子为由,但日常往来并不至
于花上一百两银子。
太监的钱更是难收。
如果收了别人的钱,李宁安完成的差不多就已经算合格。
但是对于太监的钱就不是那么好拿的了,事情不仅要尽善尽美,奉迎讨好都是少不了的。
李宁安不知道这个执掌东宫内外的太监是怎么盯上他的,但他知道这并非好事。
其他人可能想通过结交太监来得到晋升,但李宁安却真的不以为意。
他对权力的追求并不十分执着,而且和太监打交道更容易让自己走向绝路,阉党可不是好融入的。
李宁安觉得他现在的生活还算安逸,不想走向灭亡之路。
“算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李宁安捏了一下自家儿子脸上的肉,看到宁玉守在他身边,慵懒地伸展着身体,于是又和宁玉玩了一会儿。
宁玉在京城已经几年了,她很愿意和李宁安玩耍,但是李宁安每天都忙于琐事,只能抽出一点时间陪她玩,其他时间她常和王莲英、林寻一起在一块。
让他高兴的是,如今的李家已经不同以往在三河村的景象,家里人越来越多,前院有管家,后院有仆人,正显现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