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是论文,不是讲座,更不是课堂。
他需要把几百万字的精华都融入到十几万字之中,这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还要对其中的专业术语进行解释。
那么这个论文,一天之内是根本讲不完的。
但就算已经浓缩了,总结陈述还是用了将近十五分钟的时间。
不是秦渊语速慢,也不是他不会表达,更不是他紧张,而是内容真的就这么多。
不可思议。
所有人都听麻了。
教授们的知识都很丰富,但只在他们的专业领域上丰富,从来没有碰到过秦渊这种学识渊博,而且研究如此深入的学员。
所以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听到自己的领域的部分后,觉得是正确的,就点点头,表示通过。
接下来的环节,他们就轻松很多了。
虽然论文的内容多,但是秦渊进行了分类的。
教授们可以从各自领域对秦渊发起提问。
然而其实情况并没有领导们和学员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毕竟当初他们在研究这篇论文的时候,因为涉及到很多新战术,他们也都没有去过多了解。
绞尽脑汁,发现提不出问题。
论文答辩是针对论文中的内容提问题,检验学员是否真的对其中的内容有了解。
可是秦渊怎么可能不了解?
于是乎。
整个论文答辩忽然变成了一个教授们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提问的大型问答现场。
“秦渊,我想问一下,这个坦克旅的交叉火力突进是如何配合作战的,对各个种类的坦克的调度,你的四三五分配方法进行真的比我们的二四六会更好?”
“无人机集群和分散作战方法,能和我讲一下吗?我看了你的战术安排,有点看不懂。”
“空降兵部队的建立以及潜伏作战、特种作战安排,这里我觉得和特种部队是很不同的,不应该学习特种部队的作战方法吗?”
“这个军区交互战略的提出,我无法进行快速统计,准确的说,我这个周都在研究你的军区配合思维。”
“……”
领导们在听到这些问题后,感觉好像不是这个星球的人,只觉得这些作战方式的来自另一个世界的。
准确的说,秦渊是在现有的军队基础上进行未来演练。
故而让所有人都很难去快速学习研究。
只要稍微从中挑一个战术出来,就可以细分出多种战术,学员们可以根据细分出来的战术进行课题研究。
不止是新学员,还有其他学员,其他学院的学员,不同兵种的学员,他们现在和未来十年,都要研究秦渊所提供的战术。
这个论文和秦渊提供的资料都太宝贵了,趁秦渊准备离开,他们必须抓紧时间问问题才行。
然后秦渊一五一十地进行了回答。
教授们赶紧做笔记,领导和学员们则不知道该如何做笔记,因为知识都超纲了,他们一时半会儿接受不了。
正是因为教授们知道他们这么做,会让答辩时间变得很长,所以才把秦渊放在最后一个。
其他学员用了三个小时就完成了答辩。
但是秦渊这里,却又花了三个小时。
可就算如此。
他们所有人都耐心地听着讲解,秦渊也能够一五一十回答。
教授们拟定的问题都答完了,但实际上还有千百个问题想要问,如果不是蔡军明确指出每人只能问五个问题,他们可能会继续拉着秦渊回答。
最终!
秦渊的论文被立为最佳论文,入选了国家级“T”级别权威论文资料库,成为了国防大学最经典的论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