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侍从领自己进偏殿,高傒心中是有怨的。
不过想到现在不是正经拜见的时间,所以不进正经拜见的门,说是合礼,也说得过去。
想通杞公的做法,高傒摆正心态,平复心情,静待杞公的到来。
“公子安到。”
侍从的通传让高傒脑子嗡嗡叫,杞公竟敢如此敷衍,难道鲁使先来,达成一致了?
“不应该啊,我亲眼见鲁使回馆驿休息,我只进门转了一圈,不可能比鲁使晚,究竟怎么一回事?”
姒安见高傒疑惑,径直上前见礼,“姒安见过齐国上使。”
姒安还未继承君位,属于臣,而且齐国是大国,此时正是灭国如喝水的春秋,但凡有理智的小国,无论爵位高低,都会谦虚尊敬大国来使,上前见礼,合情合理。
高傒虽然对杞公派小儿接待自己忿忿不平,但姒安的尊敬和他自己的德行,让他隐忍于心,大大方方回礼。
“外臣高傒,见过公子。”
德行能约束人的脾气和行为,但无法压抑疑惑和好奇,对峙片刻,高傒率先开口,“杞公避而不见,遣公子前来,不知是何意?”
姒安不卑不亢,“公父(公子在正式场合对父亲的称呼)曾说过,杞国属于他,也属于我,杞国未来,只属于我。”
高傒内心大喜,面不改色问道:“这句话是杞公教公子说的?”
“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偏爱,并非托我转告上使。”
高傒爽快大笑,“杞公后继有人矣。”
姒安这才反应过来,靠,上老狐狸的套了,姒安呀姒安,你现在不是士兵,也不是儿子,你是一国储君,上政治牌桌了,不要老实,狡猾一点。
姒安本想用老爹的话暗示高傒,杞国未来向着齐国,没想到高傒反问一句,想套出杞国向齐是谁的主意,再结合他对姒吕的了解,立刻推断出姒安才是策划人,因此有了这一句评价。
总之,第一回合,姒安完败,把底牌漏了个干净。
“上使谬赞了。”姒安语气干瘪,谨慎潜藏自己的信息。
殊不知,这一行为让高傒的评价又上一道台阶:知对错,善改正,这杞国公子已有明君之象。
“不知世子对杞国未来如何看待?”高傒很清楚,暗示不等于既定事实,想要杞国改换宗主国,需要付出代价,否则人家为何冒着被鲁国清算的风险倒向齐国?
世子这个称呼让姒安心花怒放。
公子是对国君子嗣的称呼,而世子,则是被当做国家继承人来看待,属于国家半个主人。
从公子到世子,明面上是称呼变化,实际暗含深意:高傒认为姒安拥有代表国家谈判的资格和政治地位,双方进入对等谈判阶段,而不是陪小孩寻开心。
比如曹操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除了有夸奖孩子就应该像孙权一样优秀的夸奖,未尝没有不把孙权当对手,只把他当孩子的意思,而对刘备,则是青梅煮酒论英雄,二者差别,正是双方不对等对话的直观体现。
“请上使教我。”姒安的意思很简单,要问我意见,请先说明你的诚意,我待价而沽。
姒安当然明白,墙头草正是过于看重自己二选一的选择权,才会落得一个里外不是人的下场,此他刻待价而沽,也只是为了掌握主动权而已,这个度把握好了是左右逢源,把握不住才是里外不是人。
“世子是聪明人,傒有话直说,若有不是,还请世子担待。”
高傒不愧是具有高尚品德和高绝智慧的人,他打算打开天窗说亮话,不再绕弯,不给姒安坐地起价的机会。
这种打明牌的方式简单高效,但内心阴暗之人是万万不会使用的,君子坦荡荡,说的就是高傒这类人。
一点便宜不让占呐,姒安脑壳痛。
不过,虽然失去待价而沽的机会,但肯定不会吃亏,君子不屑占便宜,所以君子可以欺之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