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这就是多人传递搬运和单人搬运谁更省时省力的问题,直观来看,肯定是多人传递搬运更好。
这其实也不是什么难想的方法,至于为什么其他村的人不用这个方法,他们有的村,来林站背木头的人更多,有七八人甚至十人之多,这样传递搬运的话,肯定更快更好。
甚至于说,为什么整个林站的过来背木头的所有人,大家不组织起来,从山上伐木点一溜排下山二十人,四里路,每人背个一百米就行了……
因为组织不起来,大家来林站背木头,都是为了来挣钱的,背一根细的下山1块钱,一根粗的下山2块钱,这都是算得到的,和别人一起合作的话,怎么算钱?怎么分钱?
而许东年一家则没有这个烦恼,反正最终挣的钱,都是一起给父亲存起来带回家,准备盖新房子用。
……
许家四兄弟和父亲许文忠,八点多,重新上山。
五个人按许东年的方法,一字排开,从山上排下来。
老大许东国打头站,第一个,负责从伐木点背着木头往下走500米左右。
父亲许文忠第二个,背400米左右。
老三许东民排中间,第三个,他自告奋勇,给自己分了600米。
老二许东泰第四个,下山路段,背300米左右。
最后一棒是许东年,从山脚下背到林站,200米左右。
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许家这几人,从八点多一直干到快十一点,干了近三个小时,一共从山上,运下12根2块钱一根的粗杉木。
本来十点多太阳就很大了,但几人都很有劲,一直干到实在热得受不了才停手。
这12根里面有两根,不是传递运下山的,是许东民和许东国直接扛下来的。
因为最后,许东民背完父亲许文忠传过来的最后一根后,还又自己跑上上去,扛了一根粗杉木,直接下山。
大哥许东国也是一样,传完最后一根,告诉父亲这是上午最后一根,让父亲传完就下山休息,但是他自己,又背了一根粗的,径直走下山。
用他俩的话说,也不能空着手下山啊。
……
下山后,休息了一个小时,中午十二点吃午饭。
中午是不能吃晒肉的,因为本身就是休息一个多小时,吃完还要睡午觉休息好几个小时呢,吃了浪费。
许家几人,分了饭,又各自用调羹从玻璃罐子里舀了辣椒炒豆子和辣椒炒萝卜干。
许文忠去食堂窗口,花了1块2毛钱,打了两个荤菜两个素菜过来,几兄弟分着吃了,当做加菜补充,不然只吃带来的菜,那肯定也是不行的。
许东民一边嚼着嘴里的饭菜,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
“哎,我刚刚路过李站长办公室,闻到了晒肉的香味,李站长今天也吃晒肉呢。不过他们中午就可以吃,真让人羡慕。”
“做站长就是好啊,想什么时候吃肉,就什么时候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