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自家摊子上,魔芋豆腐已经卖完了。许有福、刘氏和大姐各自收拾着东西,准备回家。
包大婶看许有福把两张桌子反过来桌腿朝上,再把凳子一个个码好放在桌底,用又粗又长的草绳绑好。
因为凳子有十来把,码好这把,那把掉了,码好那把,这把又掉了。
幸好许有福脾气好,一次又一次地码放,姐妹三个要拿几把在手上,他都说不用。
“大兄弟,大妹子,我说你们这样么些桌椅,天天挑着来又挑着回去,多费事呀。”包大婶皱着眉头说。
“这不是没办法嘛,我这买卖跟您的不一样,少人带着走,总不能让客人站着吃,蹲着吃。”刘氏无奈地说。
她看着当家的默默地绑扎着桌子,大女儿把碗筷收拾到背篓里,二女儿和小女儿也往各自提的篮子里装一些小物件,减轻大人的担子。
以前看别人家做买卖都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办好,怎么自家这么一个小摊子怎么就劳师动众,全家出动呢?
她觉得还是要怪自己夫妻两个太不顶事儿,不然他们俩挑着担子来摆摊,几个孩子也不用天天跟着来回走这么远的路,回到家还得为第二天出摊准备。
哎……
她打心底羡慕包大婶,能在镇上有个房子,家里人帮着做包子、馒头。早上儿子用板车把包子推出来,晚上又来推回去。
很多时候,包大婶一个人守着摊子就可以了,也就是集日和年节人比较多,有时是儿媳妇,有时是孙子孙女过来帮忙。
“嗯,虽然说你们家离得不是太远,但是有个板车,把全部家当往板车上一放,那就轻省多了。”包大婶也知道许家境况不好,但是他们家买卖一直不错,按照估算买个板车应该没有问题。
刘氏一听板车,忍不住看向包大婶的板车,确实是太方便了。
“我这个人前两年买的了,二两银子买的,我们当家的认识那王木匠,价格便宜一点,车子还特地做宽了一些呢。”包大婶自豪地说着。
她那当家的有做包子的祖传手艺,在镇上一直过得还可以。
无奈他出手大方,爱交朋友。年轻时时常为了照顾朋友,补贴朋友,家里几个孩子稀饭都吃不上。
被他气得不行时,她就把他赶出屋子,让他在东厢房的杂物房对付几晚。
他脾气好,也不在意杂物房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寒风刺骨,等她气消了,他又嬉皮笑脸地回她们屋里。
幸好这几年他人也老了,几个儿子也大了,家中孙子孙女有好几个了,尤其是大孙子去年已经成了亲,接下来还有两个孙子和两个孙女都到了说亲的年龄,家里眼见着要拿出来聘礼和嫁妆可不少,他也就歇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
“大姐,您多少也知道一些我们家情况,”刘氏实在是不愿意提起以前的日子,每次一提起心里总是又沉又闷,“家里只有一点开荒的生地,有没有出息也不知道,余粮也没有,现在是挣多少买多少粮,毕竟家里几张嘴等着吃。我用担心那天这买卖不好做了,没得做了,也不至于一下子饿死,大姐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对对对,没有田地的人家就是要会打算,懂计算,”包大婶可是太理解刘氏这番话了,“古人还说寅吃卯粮,我倒是觉得卯时要存着寅时的粮,不然真到了时候才发现家中无粮,那就出大事了。”
“其实挑点东西也不是什么多重的活儿,村里面谁不干活呢?刘氏苦了这几个丫头,天天跟着走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