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走到六月,此时两军已经对峙很久了,天气也变成了盛夏暑天,在这个时候《三国志》中记载:夏六月,黄气见自秭归十馀里中,广数十丈。之后就是:后十余日,陆议大破先主军于猇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陆议也就是陆逊的本名。)】
【史书往往都是惜字如金,陈寿不会无缘无故写这么一段记载的,而且黄气在古代历来都是象征着祥瑞的。《史记》中就记载有:“皇帝始郊见太一云阳,有司奉瑄玉嘉牲荐飨。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上属天。”用黄气来表示祥瑞的发生。唐代也有诗词“六甲迎黄气,三元降紫泥。”这些无一不表示黄气就代表着好事情。那为什么祥瑞发生在刘备的属地,刘备却在半个月后就惨遭失败仅以身免,反差未免过于巨大了。】
【此时我们已经无从得知古人的想法了,我个人推测是陈寿认为是祥瑞的出现令刘备全军上下都放松了警惕,觉得天象都在自己这边,击败吴军指日可待,从而有了轻敌之心,最终导致蜀军一败涂地。】
【不论如何,刘备对面的陆逊却在时刻等待战机的到来,历经数月的对峙,和众将的轻视,他苦苦期盼的战机马上就要到来了。】
【此时已经进入夏季,经过长久的对峙,在盛夏的酷暑之中蜀军已经饱受折磨,蜀军之前连战连捷的士气也已经消耗殆尽,目前正是蜀军最为虚弱的时候。吴军虽然也同样在经历对峙,但吴军毕竟是主场作战,又只是坚守防御,此时的士气肯定比进攻方的刘备要好一点的。因此陆逊认为此时正是击破刘备的大好时机。】
【然而吴军内部却有不少人不这么看,此时吴军内部不服陆逊的人仍然还有不少。他们认为刘备刚刚前来入侵的时候,他立足未稳,夺取的城池也并没有归心,那个时候你不去攻打他。这时两军已经对峙好几个月了,刘备的防线早就布置好了,机会已经没了。】
【这种说法倒也不能算错,毕竟此时的蜀军也算是据险而守,刘备又戎马一生,名头太大,此时直接强攻蜀军实在不太明智。】
【但陆逊并不这么认为,刘备刚刚进军时,蜀军气势如虹,那时要是主动接敌,万一败了就是一溃千里,兵败如山倒,太过于冒险。而经过长久对峙后的蜀军,锐气不再,优势实际上已经转移到吴军了。】
【因此陆逊力排众议,决心发起进攻。但依着陆逊的性格,他还是比较谨慎的。他并没有立刻全军压上,而是先派出一个偏军攻击刘备的一个营垒。】
【《三国志》记载:乃先攻一营,不利。陆逊的试探失败了,这令众将更为不满,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都认为陆逊这是在白白浪费士卒的生命。】
【然而此次试探虽然明面上失败了,但却帮助陆逊发现了蜀军的弱点,刘备沿着山岭布阵,虽然有利于防守,但因为营垒附近数目过多,非常适合火攻。而此时天气炎热,气候干燥对火攻更是有利。而当时的季节又多刮东南风,而刘备大营正好就在吴军的西南方向,如果趁势放火,风助火势一定能够一举破敌。】
【我们常说水火无情,如果成功的实行了火攻,那对古代军队的打击是巨大的,古代军队通讯不畅,一旦起火很容易蔓延开来,从而导致士兵惊慌,最终导致炸营,此时再趁势进攻一定能大获全胜。】
【陆逊已经定下了计策,但还没等他实施,刘备却率先发难。蜀军向驻守夷道城的孙桓部发起猛攻。情况一度十分危急,孙桓马上向陆逊求援。孙桓是孙权的侄子,也就相当于皇亲国戚,但此时的陆逊并没有因此打乱自己的布置,他并不打算去救孙桓。】
【陆逊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一连攻破蜀军四十多处营寨,从而大获全胜,迫使蜀军西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