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天的奔波,包括赵局长在内的所有人全部灰头土脸的,疲惫不堪。
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境况让大家感觉心酸。就连平时说话酸了吧唧的李光头也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他的那一句“为什么不用自来水”,更是让他悔恨不已。没有身临其境,怎能感同身受。
衣服的领口和袖口乌黑一片,几天洗不上一个热水澡。
他们为打出水井的村子感到高兴,那些打不出水的村庄里百姓失望的眼神也深深刺痛大家的心。
前后折腾了五天,赵局长决定回程,他给的理由是,本次行程的目的已经达到,就是要将西部缺水的状况展现给国人,而不是解决用水问题,因为这不是一个短期工程。而且大家也需要休整。
原本计划还要去一趟宁夏的,既然领导发话了,大家只能听话。
高宏达看着陈秀眼中的落寞,心中于心不忍。跟老毕咬了咬耳朵,老毕点点头。两个人向赵局长汇报说:作为同班同学,我们想结伴去宁夏同学那里旅游一下,就不随大部队一同回去了。
赵局长点头同意,嘱咐他们注意安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直接打电话。然后从行李箱里掏出一个胶卷相机,递给高宏达说:“小伙子的家国情怀值得表扬,这个照相机跟随我好几年了,虽然不值什么钱,留给你当一个奖品吧!如果你日后有了大成就,别忘了多回报社会和国家。”
在省城的宾馆里好好洗了个澡,换了衣服,换下的衣服里一股泥土味道,甚至口袋里还能掏出小土疙瘩。休息一晚之后,登上了前往宁夏的火车。所有的费用都是由高宏达承担。
陈秀,李琴,高宏达,老毕加上死皮赖脸非要跟来的李光头,组成一个五人小组,踏上了陈秀家乡的土地。次日早上就到了。
高宏达生活在苏北城市徐州,比起苏南的繁华,自己的那个城市虽然经常出现在历史书上,可并没有发现太好,乡村依旧很贫穷,但是比起今天所看到的宁夏乡村,自己的家乡简直就成了天堂。房屋低矮,土地干旱而贫瘠,老百姓生活困苦,多数以土豆为主食。连牲口都很少见到,因为没有水喂养。孩子们衣衫破烂,骨瘦如柴,让人心疼。
陈秀家住在镇子上,条件远比村里好多了,起码可以用上自来水,但也是间歇性供水,家家户户都准备超级大的塑料桶,储备着珍贵的水。有乡下的亲戚来走动,让他们带走一桶水回去就算是大礼了。
陈秀的爸爸是镇上的党委书记,退伍军人出身。按照陈秀的说法,也要感谢父亲能有个一官半职,自己才有机会到东郊镇去读书,虽然算不上真正的京城,但起码沾边了,他爸爸也希望自己闺女有机会走出这片贫瘠的土地,哪怕是背井离乡,这个破地方除了亲人,啥都没有。
镇政府的门卫对陈秀很熟悉,热情地打了招呼,直接放他们进去大院子。说大院子真的是很勉强,低矮的红砖墙围着一栋二层破旧小楼,就是镇里领导的办公场所了。能和民房区分开来的就是院子里高高树立的旗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陈秀的爸爸热情接待了他们,在他那间破旧的办公室内,木头桌椅比起食品厂老郑办公室里的算好一点,也只是好一点,起码不会突然断一条腿。
知道他们是为了探访老百姓缺水情况,他直言不讳地介绍说:“这个镇总共有五个大队,十个自然村,人口三万多,算是县里人口比较多的,年轻人大多出门打工了,留下的多是中老年人和孩子,人口不断外流,就是因为生存环境恶劣。前几年县里把自来水通到了镇上,就没有财力支撑,无法把管道铺设到村里,交给镇上自己解决。你们也看到了,镇上也是财政紧张,包括自己在内都三个月发不出工资了。更别提给村里通水了。”
高宏达问:“陈叔叔,咱们镇上老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
陈书记回答说:“枸杞呗。我们这的枸杞品质很好,但是销路很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