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个小时后,戴着田家庆拿来的草帽,丁静怡和靖泽,以及刘长根走到了田家村的田间地头。靠近山脚一边的农田,因为有水库,所以目前到也已经栽种上了秧苗,长势不错。靠近河边的农田,因为离水库较远,水渠也根本送不到,所以一旦干旱,就只能依靠自己抽水了。
“刘站长,这里不是有个泵站吗?怎么没用了?”
实地一看,靖泽到也发现了问题。这村子靠河,其实早就建了大型的泵站。这水渠也是依着这些泵站而建。如今,这泵站还在,到是这机器不运转了。
“靖乡长,这泵站是还在,不过,我来之前,这里面的抽水机就没用了。去年,我也向乡里打个报告,希望能够更换一下设备。乡里也没有同意。这不,一耽搁下来,就碰上今年这鬼天气了。”
“刘站长,这样一个大型的抽水机要多少钱?”
“靖乡长,要一万多一台。”
“这些管线之类的都还能用吗?”
刘长根不由摇了摇头:“去年我到是来测量过,打算和抽水机一起来换一下。后来抽水机没有动静,这线路我也就没有动了。很多年了,有些已经烧坏了,需要重新更换。”
靖泽到也明白了,田家庆所说的水渠其实也就是依托这些个泵站建的水渠。如今泵站机器都坏了,可见这水渠也没有修了。原来这泵站属于乡里所有,村里使用。这长期不用,一来二去,反而成了“三不管”的所在了。原来乡里出钱建了这些泵站,碰上干旱时,开动水泵抽水,也会收取一定的水钱来弥补设备的损失。早些年还有人承包过,管理的到是不错。不过,这东山干旱的时候并不是很多,碰上这风调雨顺的时节,这承包人根本是一分钱都赚不了,还要往里赔钱去维护,也就没有人承包了。这没有人承包,设备自然就坏的快。
没着小河走了很远,靖泽发现了两三个这样的泵站。如果这些泵站能够工作,再加上田家村西边自有的水库,这抗旱到不会是一句空话。
丁静怡没怎么吭声,不过,这相机是拍个不停。有泵站的相片,有水渠的相片。一路下来,靖泽到也明白了。这水渠并非田家庆说的那么不堪,也并非是完全不能用了。估计还是因为这水路太远,如果没有泵站,光靠村民自己出钱来购买抽水设备,成本很高。往往为了一两亩地就投资上千块去购买抽水设备和水管,同时抽水又需要柴油,远没有这泵站用电这么经济,自然没有几个人为了这一二亩地去做这赔本的买卖了。你不愿他不愿,你一亩地,他一亩地,连成片,就成了一大块。
“刘站长,这些泵站能不能全部划到他们村里去,让他们自负盈亏,自己管理?”
刘长根当然同意靖泽的提议了。本来这泵站都是属于自己水管站的管理范围。可如今,这些泵站根本产生不了效益。如果要想维护它的正常运转,每年都要一笔不小的保养费用。如果不保养,不出两年,肯定会出现问题。再多耽搁几年,设备就会像现在一样,完全报销。碰上了干旱天气,这泵站用不了,自己这个站长也是两头受气。
在田家村吃完了饭,三人离开了田家村。丁静怡变了,变得不爱说话了。刘长根以为丁静怡累了,没有刚来时的新奇。只有靖泽知道,丁静怡到底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