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变是鼻腔的软骨、鼻甲骨发生软化和萎缩,特别是鼻甲骨的下卷曲萎缩最常见。
严重病例,鼻甲骨完全消失,鼻中隔弯曲,使鼻腔变为一个鼻道。(鼻粘膜常有粘、脓性或干酪样渗透出物)。
?诊断
a)临诊诊断:
注意泪斑病猪有三高:细菌分离、血清凝集阳性、鼻甲骨萎缩出现率均高;
b)病理解剖学:
沿两侧第1、2对臼齿间或第一臼齿与犬齿间的连线锯成横断面,可观察鼻甲骨的形态和变化。
发生萎缩时,卷曲变小而钝直,甚至消失。
c)X线检查:
对早期病例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能查出鼻甲骨有无萎缩,但不能查出是否带菌。
d)细菌学检查:
细菌的分离鉴定(从病肺组织)用灭菌鼻拭子探进鼻腔的1/2深处,小心转动数次,取粘液性分泌物作细菌分离培养,
最常用的是含1%葡萄糖的血清麦康凯琼脂,48h后观察,
如菌落呈烟灰色,中等大小、透明,培养物有特殊腐霉气味,染色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用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兔免疫血清进行玻板凝集反应为阳性。
病变评分(18分制)
每个鼻甲骨萎缩程度(0-4分)×4个鼻甲骨\u003d最大16分
0分:没有萎缩病变;
1分:轻度萎缩,不到一半的螺旋形鼻甲骨萎缩消失;
2分: 中度萎缩,一半以上的螺旋形鼻甲骨萎缩消失;
3分: 重度萎缩,螺旋形鼻甲骨变直;
4分: 极严重萎缩,鼻甲骨完全或接近完全消失。
鼻中隔变形(0-2分)
0分: 无偏差变形
1分: 轻度弯曲
2分:严重弯曲
?鉴别诊断
①坏死性鼻炎:
发生外伤之后,由坏死杆菌引起鼻腔软组织、软骨、颜面骨发生坏死性病变,形成痰管,流出腐败恶臭的分泌物。
②骨软病:
面骨疏松,鼻部肿大,呼吸困难,但不喷嚏和流泪,鼻甲骨不萎缩;
③传染性鼻炎:
绿脓杆菌引起的出血性化脓性鼻炎。
病猪体温升高,全身症状严重,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紊乱,甚至死亡。
剖检时,鼻腔、鼻窦的骨膜、嗅神经和视神经鞘下或脑膜有出血。
?防治
①从国外引种时严格检查:
不再引进带菌猪,对于已有本病存在猪场,则应做到就地控制和消灭,不留后患,最好方法是严格封锁的情况下,全部催肥屠宰肉用。
②切断感染途径:
淘汰或隔离感染母猪是净化措施的关键,虽然母仔隔离育成,施行人工哺乳或健猪寄养,可避免接触感染,但实施上多有困难。
③用药物预防:
用土霉素等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防治本病有效。
土霉素按0.6g/kg饲料,连喂3天,可防止新病例出现,产前1月——产后1~3月长期投入,有预防效果,能提高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但难以消除带菌状态。
具体有以下药物和方法可选用:链霉素SM、磺胺嘧啶SD(400~2000g/T)或四环素(400~1000g/T)产前一月加入母猪料中至生产;
④肌肉注射治疗:土霉素、青/链12.5mg/kg,注射4~8次,
或土霉素(20-80mg/kg),每周1~2次,
或长效土霉素注射1~2次,
或5%土霉素鼻内喷雾每周2次,2~3周后改为每周1次;
或其他抗生素如泰乐菌素、壮观霉素、氨苄、螺旋霉素等。
⑤菌苗预防:
对新生猪接种和或对妊娠母猪接种,可按以下程序进行免疫:
初产母猪,产前4周和2周各免疫一次,
经产母猪在产前4~2周免疫一次,
公猪每年一次,
非免疫母猪所产仔猪,在7~10天龄和3~4周龄各免疫一次。
?影响AR严重程度的环境和管理因素
·减少发病的因素:
小的封闭性猪群
高比例的老母猪
小的或单独的母猪群
断奶猪充分隔离(全进全出)
很少转群和混群
户外饲养
低密度
好的通风和温控设备
好的卫生条件,常消毒
畜舍有一定闲置期
湿料喂养
人工投食
·增加发病的因素:
大的开放性猪群
高比例的小母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