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克病
(Marek\u0027s Disease, MD)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临床症状
五、病理变化
六、诊断
七、防制
一、概述
1、MD是疱疹病毒科的 MDV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疾病;
2、病理特征是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核性细胞浸润,致淋巴细胞性肿瘤;
3、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导致免疫抑制,使鸡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MD引起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
二、病原学
1、分类地位
疱疹病毒科
α疱疹病毒亚科
鸡疱疹病毒1型
马立克病病毒
基因组:双链DNA,编码多种蛋白(如,gC与诱发肿瘤相关,gB诱导中和抗体,Meq基因促进细胞肿瘤转化等);
2、血清型(分3个血清型)
(1)1型:一般所称的MDV,致病致瘤,包括:
i 温和型 MDV(mMDV)
ii 强毒型 MDV(VMDV)
iii 超强毒型 MDV(wMDV)
iv 特超强毒型 MDV(W++MDV)
(2)2型:非致瘤毒株(SB-1)
(3)3型:火鸡疱疹病毒(HVT),对鸡无致病性
3、重要蛋白与抗原
(1)致瘤相关基因:
Meq、pp38、132bp重复区(强毒2~3个拷贝、弱毒8~9个拷贝)
(2)糖蛋白(多数是α疱疹病毒同类物):
gC(A抗原:琼扩实验)、gB(诱导中和抗体) 、gD、gl、gH、gL
4、体内感染的三个阶段
(1)生产性感染(非淋巴细胞),导致溶细胞反应。
①完全生产性感染:
羽囊形成完全病毒粒子,有囊膜→完全病毒,抵抗力强
②生产限制性感染:
有抗原形成但无囊膜→裸体病毒,粒子无传染性。
(2)潜伏感染:被激活的T细胞,仅几个拷贝,不表达病毒抗原。
(3)转化性感染:为CD4+/CD8-T细胞,只有强毒可以引起。
5、病毒形式
病毒在体外有两种形式
(1)不完全病毒:严格细胞结合病毒,按照保存细胞方式保存。
(2)完全病毒:非细胞结合性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强,传播起重要作用。
6、MDV 的毒力有不断增强的趋势
(1)MDV的毒力
i属于vMDV的占9.6%
ii 属于 vwMDV的占 67.74%
iii 属于 w+MDV的占 22.58%
(2)可见MDV毒力有增强的趋势,这是马立克氏病防制中的一个新问题
7、病毒抵抗力(很强)
对热、酸、有机溶媒及消毒药的抵抗力弱;
裸病毒与宿主细胞共存亡;
在鸡舍尘埃中存在的羽囊病毒,在温室下生存4~6周,在鸡粪与垫草中经16周仍有活力,羽毛囊及皮屑中的病毒可活4个月。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鸡和带毒鸡
(1)病毒存在于血液、肿瘤、羽毛囊上皮,其中以后者传播作用最为重要
(2)脱离的角化毛囊上皮、毛屑、灰尘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
2、传播途径:
高度接触传染,主要是呼吸道,其次为消化道。
3、易感动物:对鸡(尤其是集约化程度高的养殖场)危害最严重。
(1)有些高度易感的品种(伊萨、油鸡、狼山鸡、乌骨鸡)。
(2)感染时鸡的年龄对于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重大。
i 1日龄维鸡比成年鸡易感性高1000~倍
ii避免早期感染
iii 不同日龄鸡避免混养
(3) MDV毒力(mMDV、vMDV、wMDV和W+MDV),对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很大。
(4)应注意 MD 发病日龄的提前和延后。
70年代18~20周龄,目前wMDV为5~14周龄。
四、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内脏型、神经型比较多)(判:禽马立克氏会导致法氏囊肿大×)根据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分为:
1、急性内脏型:多见(内脏淋巴瘤亦可由ALV引起,因此需注意鉴别诊断)。
2、神经型:肢体麻痹为主要症状。
3、眼型:银眼
4、皮肤眼:毛囊形成小结或瘤状物(在肉鸡中常见)。
有时可混合发生。
1、神经型(古典型,肿瘤疾病中 MD特有):
(1)多见于弱毒感染或HVT 免疫失败的青年鸡(2~4月龄),主侵害外周神经,造成不全或完全麻痹,可发生在机体一个或数个部位,通常多发生在两翅或两腿,多为一侧。
(2)腿:横卧,劈叉,姿势有特征性
(3)翅:下垂,拖地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