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羊痘病
山羊痘病(variola caprina;goat pox)是由山羊痘病毒属的山羊痘病毒(Goatpor virus)感染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在皮肤上出现丘疹或脓疱性痘疹为特征。
本病在欧洲地中海地区、非洲和亚洲国家均有发生。
我国1949年后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有流行,少数地区疫情较严重,由于广泛应用我国研制的山羊痘细胞弱毒疫苗,结合有力的防控措施,疫情现已得到有效控制。
山羊痘病毒与绵羊痘病毒同属,两者在琼脂扩散试验和补体结合交叉试验时有共同抗原,山羊痘病毒的原生小体能被绵羊痘病毒免疫血清所凝集。
山羊痘病毒能在羔羊睾丸细胞、肾细胞以及犊牛睾丸细胞内增殖并导致明显的细胞病理变化,同时可在胞质内形成包涵体,山羊痘病毒感染也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产生痘斑。
山羊痘病毒疫苗能免疫预防羊传染性脓疱(口疮)病,但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对山羊痘病毒却无交叉免疫性。
山羊痘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绵羊痘相似,主要在皮肤和黏膜上形成痘疹。
在诊断时应注意与羊的传染性脓疱病鉴别,后者发生于绵羊和山羊,主要在口、唇和鼻周围皮肤发生水疱、脓疮,形成厚而硬的痂,一般无全身反应。
山羊痘病康复羊可获得坚强免疫力。
国现有的细胞弱毒疫苗对山羊安全,免疫效果确实,以0.5 mL皮内或1 mL皮下接种效果为好,已推广应用。
(六)伪牛痘病
伪牛痘病(pseudocowpox)又称挤乳者结节(milker\u0027s nodules),是由副痘病毒属(Parapoxvirus)的伪牛痘病毒(Pseudocowpor virus)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
伪牛痘病在临床上与牛痘病相似,在泌乳母牛的乳房和乳头上引起增生性病理变化,由于局部知觉过敏,病牛抗拒挤乳。
本病主要见于人和牛,并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伪牛痘病毒与牛痘病毒和痘苗病毒没有交叉免疫性,但在血清学上很难与同属的传染性脓疱病毒及牛丘疹性口炎病毒相区别。
牛是本病的自然宿主,主要通过挤乳工人的手或挤乳机而传播,传播迅速,泌乳母牛的发病率可高达80%。
干奶牛、处女牛和公牛一般不发生本病。
人的感染与职业有关,常见于挤奶工人。
伪牛痘病潜伏期约5d,病理变化与牛痘相似,但极少形成脐形痘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