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下铺的是吴翠英,她听到陈夕华的话后,一时也无话反驳,气狠狠,在下铺躺下。
——
不知道过了多久,伴随着火车笨重的哧呼哧呼声音,还有车间里,冯家母女的声音。
陈夕华醒了,不过一直闭着眼侧躺。
“妈,姑姑是在京市,给我们买了房子住吗?
我们不能直接住在刘家吗?听说刘家是在家属大院里住的。”
冯丽萍炫耀的语气,像是故意说给陈夕华姐妹三人听的,她眼里带着窃喜与期盼。
她虽然高考没有考好,不过姑姑说,可以帮她在京市找个职校中专读。
以后,她也一定要嫁在京市,过上姑姑那种,夫人太太的生活。
他们冯家,就要在京市定居了,也即将是城里人。
她之前一直都羡慕表姐。
听奶奶说,只比自己大一个月的表姐,刘宝珠,考上了人文大学,真是太厉害了。
表姐家庭好,读书好,听说还长得漂亮,谁不羡慕呢?
而对面这三姐妹,应该也是县城或者农村来的,有什么了不起的。
能与表姐刘宝珠比吗?
“你姑姑是偷偷存下钱,给你爷爷奶奶买了房子。
我们是说帮忙照顾你爷爷奶奶,才可以跟过去的。你还想去住在她家,丽萍,你姑姑可没有你想的那么好说话。”
吴翠英此时神色不明,她对那个传说中,嫁入豪门的小姑子,虽然一次都没有见过。
但是,关于小姑子当年,与下乡知青发生的事,附近几个村的人都知道。
她嫁进来冯家时,那个小姑子,已经嫁人了。
而且,这二十多年,小姑子都没有回过冯家,之前就是一年打一两次电话回娘家,也没有说,夫家是个怎样的家庭。
不过公婆那两个老家伙,应该知道的,他们手里的钱还不少,都是小姑子寄回来的。
前段时间,小姑子说她攒了钱,在京市买了一套小四合院,一百多万,让公公婆婆去京市住。
这时,吴翠英才知道,原来那位小姑子,是嫁入京市豪门,而且是住在军区大院的。
果然,能做出那样事情的女人,手段肯定不简单。
不过,他们是小姑子的娘家人,也能沾沾光,还不错。
儿子伟明,如果能在京市,娶个千金小姐,或者是小富之家的也行;女儿丽萍,如果也像小姑子一样,嫁去豪门。
那她自己,就真的要享福了。
如此想着,吴翠英心里就美滋滋的,她双眉上扬,嘴角高兴地咧开。
——
在8月26日下午四点,火车终于到了京市西火车站。
陈夕华姐妹三人的精神都不高,在火车上,听了一路,冯家母子三人,对未来生活的畅想。
下火车的时候,冯家六人还很不善地,看了几眼陈夕华姐妹。
走出火车站时,又遇到了他们。
有两辆小车来接冯家人,陈夕华三人正好在等公交车。
她好像听到,那个冯家姑娘,喊两个开车的年轻男子,大表哥,二表哥。
陈夕华心里忍不住吐槽,一大家子投奔出嫁的女儿,能有多大出息?
而且,还是这样性子的一家人,最后应该也是一地鸡毛。
而在等公交时,陈夕华好像隐隐感觉,来接冯家人的小车上,有双眼睛,直直盯着她们姐妹三人。
真是晦气。
当然,陈夕华脸色是淡淡的,然后像是无意的,不着痕迹拉着大姐四姐,后退了几步,退到站台后面。
还好,那两辆小汽车,等人上齐坐好,很快就开走了。
陈夕华不免感叹,那冯家表亲也不像是什么好人。
大概一个半小时后,陈夕华姐妹三人,乘坐公交车回到了四合院。
大姐帮她买的四合院,是在五环北街那边,算比较偏的。
所以才用两百万,能买下两百多平的,最小型的三进四合院。
下了公交车,跟着大姐,她们先是走进一条深深的胡同,大概两百米后,来到左手边,一家四合院门口停下。
陈春华拿钥匙打开门,先走进去,迎面的是影壁,从内门进去,里面就是内院。
正房三间,左右东西厢房各两间,都收拾得很干净。
后罩房,陈夕华暂时没有去看,就是只看到这,她就很满意了。
陈夕华的四合院,距离京大与华大都不算太远,陈夕华姐妹三人,今晚就先在这休整一晚。
明天下午再去学校报到,明早还要先买一些,在学校住宿要的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