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嬷嬷在怀里拿出一个木头盒子交给小八,嘱托道:“听说这次你和太子一起去江南,你帮嬷嬷办件事。”
小八接过盒子,顺手打开,看到里面有一根金钗,不解的看向福嬷嬷。
“你们的这次江南之行,必定会到鸿儒书院。那鸿儒书院是天下读书人汇聚之地,太子殿下肯定会去书院拜访,而且那书院的院长姓李,他的夫人是锦山长公主。于公于私殿下一定会去的。”
“你应该知道,我当年是服侍过李太妃的,李太妃的娘家,就是拥有江南鸿儒书院的李家。这金钗就是当年的李太妃留下的。太妃十六岁被先帝特旨选进了宫,直到她薨世,都没有回过江南,也没有再回到过鸿儒书院,这是她一生的憾事。临死前,还想着要将这根金钗供奉在父母灵位之前,也算是今生在父母跟前尽了一次孝,全了这一世的生养之情。”
“可是我一直没有机会,也没有合适的人,可以帮我办这件事。如今我把这个交给你,到时候,你想办法,看看能不能不惊动人,进到李家的祠堂,把这根金钗放太妃父母的灵位前,盒子里有张纸,我给你写下了太妃父母的名讳,你对着认就行。”
这种事对于小八来说十分简单,小八想也不想的就答应了。
福嬷嬷见小八收起木盒嘱咐道:“这件事,一定要背着人,尤其是不能让锦山长公主知道。”
“是有仇吗?我帮你报。”小八没有什么是非对错,要真是嬷嬷的仇人,杀了也就是顺手的事。
“别……别……”福嬷嬷连忙阻止。
“没有仇,不过是,是非恩怨罢了。”
“当年李太妃还是先帝的修仪娘娘时,曾经生了一位公主,生公主的时候,恰逢半夜,先帝养的昙花正巧开放,那位公主就被先帝赐名【昙花】。可能是名字没有起好吧,昙花公主从小就身子比较弱,长年吃着药。后来宫里有一位才人,难产生下一位公主,那位才人没挺过来。那时的皇后,也就是现在的太后娘娘,就做主把那新生的小公主抱给了修仪娘娘,说是两个孩子在一起,容易养的住。”
“那个新生的小公主就记在了修仪娘娘的名下,也就是现在的锦山长公主。”
小八掰着手指算了算,“那太妃娘娘不就是那个锦山长公主的母亲吗?送她母亲的东西回家,为什么要背着她?”
“终是隔了一层肚皮啊!”福嬷嬷叹了一口气。“当年两位公主都长到了成年,正巧先帝为了拉拢天下读书人,打算让修仪娘娘名下的公主下嫁回李家。在娘娘的眼里,能嫁回李家是件千好万好的事。李家人诗书传家,立修齐志读圣贤书,存忠孝心行仁义事。李家儿郞各个都是温文尔雅的读书人,家中更是遵守圣人训,男子三十无子方可纳妾。这样的人家放在谁的面前都是求都求不来的好姻缘。但是放在皇家,就是褒贬掺半吧!”
“娘娘膝下有两位公主,因为昙花公主身子弱,娘娘怕她撑不下来远嫁的路程,终是决定把锦山公主嫁回李家。”
“她不乐意?”小八问道。
“可能是意难平吧!”福嬷嬷的眼神有点放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