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大规模的补课在阳中很少有过,补课时间二十天,学生每天三元钱,报名费每人五元,全校共收了六万多元,给每个补课的教师每人每天发二十元。这补助比起城里学校自然不算啥,可这是阳中多年没有过的事情。初三老师基本全上,初一初二的老师还不是人人可以补,只从期末成绩好的老师中挑选了一部分。这无形中对教师又是一种分化教育。
补课不只是多挣几百来元钱,还是你教书行不行的问题,领导重视不重视你的问题。
莫船做为初三教师留下了,而且带了两个班的数学。愚同被提到初三代语文,连舟做为管理层自然暑假要留下,可对补课莫船从心里反对,即使有关府中学一分五百元的现实,即便这是一种残酷的现实选择。
莫船听刘斌讲那些话时,他不能说刘斌没有为学生的一面,但更多的在莫船看来是刘斌这人会弄事,想弄事的想法在作怪。而这个事里却不全是学生。现在一个学校考取关府中学的学生多,不只有看得见的好处,更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在中专走到末路后,人们看重的是上高中,而高中最被看重的是关府中学,所以只要考的关府中学的人数多,人们就说这学校质量好,校长有本事,这一好就会使校长的权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但这种好落不到大多数学生身上。
莫船给愚同说时,愚同说,那你说,一个校长面对这样的现实,该咋办?人人看重关府中学你不看重么?现实就是考上关府中学大概率会考上名牌大学,而上了名牌大学出路就好,人生就可以算成一种成功。如果咱们当年也上了名牌大学,最差不会被分配到阳湾来教书?莫船知道面对这现实自己是说不过人的,只觉得眼前的教育与自己想的教育越来越不一样了。
莫船不相信《黄冈兵法》这些书,不相信用这种法子去考学会有出息。有时翻看关府地区的教育志,几千年来关府地区的举人进士不多,成气候的就更少。建国后,包括关府中学在内的高中也考了不少清华北大学生,这些学生可能有着比普通人更好的人生经历与待遇,但也不见得有多大成就与影响。而且在莫船看来,问题还远不只在这些,他给愚同说,我不反对学习好的学生上关府中学,上清华北大,也不反对他们为了分数看《黄冈兵法》,请家教,补课。但同样现实的一面是最终能考上的只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对大多数同学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是这些补课,以对少数优生的教育形式来要求所有学生的做法,是对大多数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到头来,他们什么高中也考不上,反而为了那点分数失去了太多的东西。咱们呆在农村,虽然父母都盼孩子考上学,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学生考不上。这样的做法不是在造就他们,而是在毁掉他们。
愚同看了眼莫船说,你别激动,我看你想的又多了,还是太理想化了。你要知道刘斌不是教育家,不可能想那么远,想那么远就当不了今天的校长。他和大多数人一样,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也只能去抓眼前的利益,因为家长只看眼前利益,大家都只看眼前利益。再说了,他想到了又能咋样?而且以刘斌的做法,你能说他没有想到么?是的,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可咱现在知道谁考不上吗?不知道,所以就要全员教育。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才分有各种各样的班,这就是因材施教。特长班是干啥的,就是提高大家素质的,就是为今后的农村着想的,你说这有什么问题?
莫船笑了笑说,刘斌聪明,你为他做的辩解也不错,可大家心里都知道实际是咋样。愚同说,你知道刘斌聪明就行了,别的不是咱能左右的。说到刘斌聪明,咱们不能不服。初三是学校要求补的咱不说,初一初二是自愿的,可为什么也会有那么多人,你想过么?刘斌太了解学生和家长心里的想法了。你说的没错,咱明白大多数学生考不上关府中学,甚至就不是学习的材料,是你所说的在学习上没有希望的学生,对这些学生应当搞些其他教育,这是你的想法。可学生不这么看自己,家长也不这么看自己的孩子。即使学生学习差些,成绩还不行些,他们还是觉得有希望的,他们总觉得在学校总会学点啥的,他们总以为多花费点时间是会有效果的,他们相信多学习总没有坏处。所以,你看学生和家长看学生,甚至学生自己看自己是不同的,而刘斌了解,并能利用这种心理。他先将班分成各种各样的班,什么竞赛班,辅导班,重点班,然后,先让竞赛班的学生补课,人是怕被给个好名声的,这些学生一补,学生心里就有种比别人强的优越感,家长心里也好受。他们一补,重点班的学生想补,辅导班的学生也想补了。家长们也是,别人学习好的都补,咱差的还能不补?这样补课也就顺了。
想想看,能这样大规模的补课,没有相应的社会环境,没有家长支持是不行的,某种程度上是刘斌顺应了民心。要知道望子成龙不只是好学生家长的心理,更是每个学生家长心理。
莫船说,校长聪明啊。愚同说,他何至聪明,是太聪明了。他是将学校看成一盘棋来下的,你孤立的看,还看不明白,但你把所有事情联系起来看就看明白了,只是有些事我也看不透。莫船笑笑说,不论看透看不透,也深不到哪儿去,说到底不外名利两字。愚同说,笑话,这还用说吗。中国俗话早不是说了‘千里做官,为了吃穿’么,谁又不为名利呢?
不论莫船咋看,暑期的补课就这么热火朝天的开始了。
有这么多师生在校,学校的领导也就都在,管理也如同以往,只不上晚自习。不过,这补课因没有太大的成绩压力,教师的心态也就轻松,好多补课教师还挺喜欢的。看到大家挺喜欢的样子,莫船知道自己的确是想多了。不说家长支持了,教师心里支持的也不少。
只莫船有些不好安排生活,一放假尚萍梅跟他回家了。他补课后,每天就骑车来回跑。可天天这样也烦,尚萍梅在家待的也没意思,就又随他到了学校。呆了几天,萍梅觉得也无聊,莫船补课也心烦,萍梅就说她回娘家住几天,莫船就送她回去。
可她没待几天,又来了,夜里睡下,说,咱要个小孩子吧,迟早要要的。莫船对要孩子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婚是结了,可人生就这样么?他不知道,唯一知道的就是这种生活不是他想要的。教书的乐趣,被无形中剥掉了,剩下的就是再做一件事而已。可目前不教书咋办?但莫船隐约感到若是生了孩子,自己怕就真要这么过下去了。现在父母已年迈,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妻子的工作又是这样,再有个孩子,想干点啥的可能性就小了。这些话又没法同尚萍梅说,特别她没工作的现实,不得不让自己想想以后的生活。虽说自己不想补课,可这二十天挣的钱比自己一月都多,就是为钱自己也要补。要不没补课的教师那么有意见。
想到这,便知道经济不独立想啥也没用,以自己目前的处境是不应有别的想法的。可如果没有别的想法,这经济要想独立就无从谈起,这实在是一个死循环。
那天他试探性的问萍梅,你今后有啥打算,这书就这么教下去么?尚萍梅有些无语,这也是她不愿想的一块心病。虽平日工作自己不比人差,可就是同工不同酬。不只不同酬也没有地位,自己不能去培训,不能参加考评,不能升职称,更不可能有什么进步。虽然有父亲,自己的生活不见得比别人差,可这心里就没有轻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