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太子下朝时被皇帝领去了御书房。 皇帝端坐上位,他挺直腰背看着皇帝。 似乎已是气消了。 福公公在背后对他眨了眨眼,眼里藏些笑意。 看来不是难对付的事。 “太子与海青郡主的关系十分好吗?”皇帝执笔蘸墨,边问他边批起奏折来。 太子从容答道:“海青郡主因安福妹妹的关系常来宫中走动,有过几面之缘。” “哦……” 帝心难测。 好半晌,皇帝才又问:“海青那小丫头倒是很机灵,难怪安福也喜欢这个表姐。” “是,安福妹妹与海青郡主关系甚好。” “太子。” “儿臣在。” “你知道朕说的什么意思吗?”皇帝猛地看向他,视线扎人。 太子诚恳摇头,“儿臣不知。” “不,你知道朕是什么意思。你们年纪尚小,但都是十足聪慧的。否则那日德妃之事不会那般顺 利。” “儿臣不懂父皇的意思。” “若你不叫海青来引朕去德春宫,那谁也不会知道德妃的那些浪荡事。” “若海青不是借口只引了朕一人出去,今日皇家丑闻就会传遍整个京城。” “朕许是该谢谢你让朕看清了德妃,还要谢谢你保留了皇家颜面?” “你说你不懂,朕不信。”皇帝垂眸,放下笔。 “既然父皇知道了,又何必再问一遍。”太子处变不惊地掀了掀眼皮。如他同苏海青说的那样, 他并不怕皇帝知道。 “要不是你如今还站在朕面前,朕都要怀疑朕的太子是不是真的才八岁!”皇帝拾起桌上一封密 函,丢到八岁太子面前,接着道:“德妃多次以密信联系东厥一事你可晓得?” 太子脸上露出一丝诧异。 “儿臣只以为她不守妇道,却不知……” 皇帝看了他半刻,似在怀疑。 太子问:“父皇觉得儿臣是晓得此事才特意去引您前来的?”他一歇语气:“父皇未免太看得起 儿臣了。” 是啊,太子也不过八岁稚龄。 皇帝这才转开了视线,“那许是朕多心了。” “无论如何今日是为了褒奖你才叫你前来。德妃之事牵涉甚广,太子要谨慎些。” “儿臣遵命。” “话说回来,为何海青那丫头如此听你的话,你让她去引朕来,她就去了?”皇帝还是疑惑,苏 海青是个小机灵啊,怎会干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 章晟心想,因为我许诺让她当皇后。 “许是投缘。” 皇帝也没有深究。 “说来,你要求的伴读明日就进宫了。” 太子点头,“谢父皇。” “唐庄与海青青梅竹马,倒是一对良配。” “……”章晟抬眸看了一眼皇帝,又垂眸下来,不置一词。 “行了行了,你且去吧。”皇帝真是不想和这个寡言的儿子再说下去。 “是。” 福公公看着太子走了,才心道:这太子才八岁,竟就与陛下互相试探起来了。 “小福子。” 福公公回神,恭敬应道:“陛下,小福子在呢。” “朕那日以为,太子真哭了,匆匆赶去,他却让朕演了一场大戏给他看。” “嗯?”福公公满脸茫然,什么太子哭了? 只见皇帝伸手轻轻盖住两眼,笑道:“朕给大章养出了一个好储君。” “恭喜陛下。” “可儿子却与朕离了心。”皇帝叹了口气。 “陛下……” “你也去吧,朕想自己待一会儿。” “是。”福公公退下。 福公公小心地关上御书房的门后,转身便见太子章晟站在几步远处遥遥望着他。 目光深邃且莫测。 福公公谨慎地走向太子:“殿下可是还有什么事?”虽说高出八岁太子许多,但他仍不敢以居高 临下的眼神来观望。 “本宫找福公公有些小事。” 福公公手一颤,小心地看向这位尊贵的太子爷:“您说?” “关于一李姓公子的,哦……他还是御林军中的一名小将,本宫记得福公公也有一个儿子……” 福公公闻言手抖得更加厉害。 “殿下……可移步细说?”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