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少年天子刘彻到底还不如日后那么老谋深算,威望更是比不上太皇太后。 难为他耐着性子听了小半个月朝会,才开始着手在中央安插自己的亲信。 那满朝老狐狸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小皇帝的小动作,只抬出高祖亲自制定的《汉宪》,就把刘彻准备推出的几个“好苗子”都给摁了回去。 吸取教训的小皇帝只好采取了迂回战术,以‘天下多遗贤’为由,下诏各地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这种做法前朝就有先例,朝臣也不好说什么,只是要求各地所举荐之士必须经太学考核,方可安排官职,且品级不可超过七品。 刘彻没法,只能咬牙应了。 他被册为太子不过一年就继位为帝,东宫根本没来得及搬,更不要说组建自己的班底了,如今手下得用的只有韩嫣一个…… 可韩嫣要掌着建章卫,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刘彻打算从草根里选拔一批自己的拥趸,顺便试探一下太皇太后及朝臣们的态度。 不久,刘彻就如愿发现了一个人才。 “此人可为吾急先锋!”少年天子看完手上的一份上书,忽然拍着大腿对回宫宿卫的韩嫣笑道。 韩嫣早听说刘彻在广招贤良,只是一直没发现可入眼的人才,这会子见他如此兴奋,不禁疑惑地接过那份上书一看。 “天人三策?董仲舒?!” “董仲舒?”魏沂疑惑地问陈桥:“这人怎么跳出来了?” 先秦乃至汉高祖时的掌权者,都不喜儒生,先秦尚法家,本朝之初以法家和黄老兼顾,直到文帝时提倡百家争鸣,儒家才渐渐有些发展。 先帝比较偏黄老之学,但也不禁其他学术,在崇文馆专门设置了各学派的博士职位,为皇子皇孙讲学。 这个董仲舒曾经在文馆当过博士,主教《公羊春秋》,后来却不知为何离任返乡了。 掖庭那边可有谣传,说这董仲舒当初是得罪了太皇太后才被赶出去的,现在居然还敢出现。 “投机倒把的家伙!”陈桥是墨家学派的推崇者,最看不上眼的就是儒生。 魏沂却道:“怕是有人要搞事情。” 果然,不过两日,馆陶大长公主就进宫告状来了。 “阿娇——”大长公主冲进甘泉宫就是一声尖叫,差点没把魏沂吓得从坐榻上跌下来。阖宫侍人慌忙避退,免遭池鱼之祸。 唯有魏沂没有挪地,馆陶大长公主也不管她,直上陈桥的主座。 “刘彘那个小子,居然把你阿爹罢官了!” “哈?”魏沂和陈桥二人闻言呆若木鸡。 这发展有些不对吧…… 好容易把馆陶大长公主劝走,魏沂和陈桥两人面面相觑,相顾无言。 半晌,魏沂叹道:“这招可真够毒的,柿子捡软的捏啊。” 馆陶大长公主的丈夫——堂邑侯陈午,如果用一个词语形容他,那就是:老实人。 当初文帝为馆陶公主择婿,一是看中陈氏素来谨小慎微不惹事;二就是看中陈午年少袭爵,为人柔软。 因此,尽管馆陶大长公主威名赫赫,女儿陈氏贵为皇后,陈午仍然老老实实窝在朝中做个小小的郎官,毫无怨言。 但是,再小心的人也难免出错。 陈午本人没什么大问题,可他的两个儿子,也就是陈皇后的两个哥哥,就有些坑爹了。 这次陈午被参,明面上的理由就是堂邑侯世子强抢良家子。 原本这种小事,勋贵家里多得是,也不会拿到朝堂上来说,偏偏刘彻正想拿个有份量的人开刀呢。 堂邑侯,大长公主之夫,皇后之父,人老实,好拿捏。 就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