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亩地,五十万,在这年头还算合理。
“缝纫机制造厂我也联系好了,一百七十元一台,咱们直接采购了两千台。”
杨宇粗略一算,光是缝纫机和场地费用加起来就得近九十万,还有前期的布料采购,加起来得要一百二十来万,在杨宇的承受范围之内。
半个小时后,再宣传部职员的带领下,杨宇一行人到达,目的地。
因为场地还没有落实,所以杨宇他们这几天就只能住在旅馆,好在这边的同志早就订好了饭菜。
不得不说,北方人的确是要豪放一点,肉一定是大块的,虽然比不上南方菜品的细致,但却也有着独特的豪放特色。
吃完饭,所有人回到旅馆,杨宇在房间里召开了一个短会,确定了明天的议程之后,就让大家自信休息,毕竟初到北方,无论是气候,还是生活环境,都得要个时间来适应,加之又舟车劳顿,所以尽管在忙,也得要有充足的时间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杨宇吃完早餐,在宣传部职员的带领下,找到了这家甜菜厂。
这家厂子名叫四季甜菜厂,位置在距离冀城市区不远的郊区,外面被一圈红砖做成的简易围墙围住。
杨宇哪怕站在厂子外边,也能感受到这个厂子的凋零,已经掉色的金字招牌摇摇欲坠,发白的红色横幅在寒风中飘零,大铁门紧锁,旁边门卫室里只有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坐在炕上打盹,对于杨宇他们的到来,也只是张开一只眼皮瞟了一眼,然后继续打盹,漠不关心。
“大爷,我们是来看厂子的,麻烦您给开下门,这是咱们政府给开的证明。”
轻轻敲了敲玻璃窗,宣传部的小李从包里取出一张当地政府开的证明,扒拉在窗前。
无奈的睁开眼,看门老头没有细看证明,起身走出门卫室,打开大门旁边的一道小门,杨宇两人在走进去的时候,听到了老头的小声嘀咕:“真不知道有啥好看的?”
这四季甜菜厂因为经营不善,加之私营经济的冲击,最终还是倒闭了,而这块地就一直这么闲着,来看的人倒是不少,可一问价格都得五十万起,纷纷望而却步,也难怪看门老头早已对来看场子的人见怪不怪。
走进厂子,就是一条笔直的大道把厂子均匀的分成两半,这条大道得有六米宽,两边各自均匀的分布着三个大棚厂房。
这种厂房是砖加钢棚顶结构,每个长有近一百米,宽也得有十五六米,里面的空间一气呵成,估摸着一个厂房就能容纳**百接近一千人,而这种厂房这里有六个,总的怕是能容下五六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