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个分厂的建立,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冀城市场,而是周边各个省市的市场,就拿晋省来说,恒宇这边已经压了近十笔订单,一旦这个分厂,那么这些订单都会被分给这边生产,无疑距离更近,运输时间更短,那么能够用于生产的时间就会增加,就能接收更多的单子。
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有订单,那么杨宇就不愁恒宇分厂找收不到工人,只要前期能找到三两百人开工生产,然后这些人切实的拿到工资后,肯定会一传十,十传百,到时候制衣工人还不是会削尖了脑袋往里面钻?
果不其然,招工的第一天,只有接近两百名制衣工人来应聘,照这个趋势下去,三天时间,预计只能招到五百人。
杨宇在之前就给他们打好了预防针,所以分厂的骨干班子们并不气馁,及时地给这两百来名制衣工人安排生产计划。
为了能有震撼性的效果,梁诗雨还别出心裁,想出了预付工钱的办法,直接把一批为数两万件的订单的加工费用支付了,按照单价两角钱算下来,这笔订单的加工费用为四千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只要完成订单生产,每名制衣工人就能拿到近二十元的酬薪。
要知道两万件衣服平均下来,每个人只有一百件,最多两天时间就能完成订单生产,平均下来,每天就能有十块钱的收入,以前每天只有两块钱,还得拖欠半个月,相比之下,熟好熟坏,不言而喻。
“杨总,这是购买厂地、采购布料、缝纫机、印刷宣传单以及后勤物资的财务报表,共计一百三十四万八千六百一十元。”
接过订单,杨宇详细查阅,签字确认之后:“除去这一笔钱,我会预留两百万作为前期的启动资金。”
预留这个数目,是杨宇经过思量之后确定下来的,按照预计,这个分公司前期人数应该在两千人左右,而两百万远,则应该刚好够全员一个月的职工工资发放以及布料进货。
也就是说,虽然分厂有大量的订单支撑以及广阔的市场基础,但是杨宇依旧做好了折本三百五十万的心理准备。
冀省这边渐入正规,杨宇已经放手让梁诗雨等骨干去管理去闯去拼,那么他留在这里也就起不到什么作用,到达冀省的五天之后,杨宇又踏上了南下的飞机。
因为恒宇集团的手续在他手里,赣省那边的分厂要办理合法手续就得杨宇到场才行。
“杨总,咱们这边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分厂厂址也已经选定好了。”
走出机场,赵小林就小跑上前汇报工作。
赣省分厂预计的规模和冀省一样,都是前期两千人,预留扩招两千人的容纳量。
“很好,布料采购和缝纫机的情况怎么样?”
踏上大巴车,杨宇点头,基于询问,对于赵小林的工作能力,杨宇还是相当放心的。
“昨天刚给缝纫机公司下了订单,三千台,分六批次交货,第一批在两天之后就能交付,布料单价比起蓉城来便宜不少,但是没有大的抄纱厂,所以我就和九个小型抄纱厂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算下来和一个大型抄纱厂的产量差不多。”
一边将一张采购单递给杨宇,赵小林一边详细讲解。
在汉阳厂子浸淫了几个月,对于厂子的管理已经非常熟练,处理起工厂事务来更是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