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金濂,身为刑部尚书多少对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案子有种天然的排斥感。再加上自己曾经的遭遇,很明显看向朱祁钰的眼神是想说:“你说的话我一个字都不信,但我不会也不敢戳穿你。”
如果说孙太后刚才对景泰皇帝朱祁钰指手划脚直呼其名是不遵守礼数,甚至是以长辈身份对晚辈翻了脸。那么朱祁钰的回击可以说是直接掀了桌子,而且还把满桌残羹剩饭的油污渍甩了孙太后一脸一裙。
这不是图穷匕现,这就是将孙太后打翻在地并剑指咽喉了。
朱祁钰假惺惺说道要在紫虚生完孩子后送回长安宫当作无名宫人一样对待的话深深刺激了孙太后,这简直就是指着和尚骂秃子一样。
宫里宫外,知道正统皇帝朱祁钰是无名宫人所生的人不少。那位宫人生下朱祁镇后,孩子就被抱走作为当时还是贵妃的孙太后所生。不久,宫人就不知去向,而孙太后也因为有了儿子而成功弄掉了贤德兼备的胡皇后,一举成为了宣德朝第二位皇后。
胡皇后自行上表章请辞皇后之位,从此住进了长安宫当起了道姑,再没有见过朱瞻基。直到正统帝亲政前夕,胡皇后走完了自己凄凉的一生,极度遭人同情。
在整个事件中孙太后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实在是太不光彩,听到朱祁钰拿紫虚说事,实际上更像是翻了自己的老账,一口气没接上来的孙太后直接昏死了过去。
“传太医,快传太医……”南苑立时一阵鬼哭狼嚎。
“我就说太后不想见我吧,你们非要我跟着一起来。现在可好了,该怎么办?”朱祁钰此时更是装出一副受害者模样,让人看了有些恶心。
回头看了眼抱着孙太后哭泣的钱氏,朱祁钰说道:“皇太后即是今日抱恙,我就先回了。还请皇嫂多费心了,但有驱使尽管命人唤我。”
迈出两步又回过身来说了句:“皇嫂可千万保重身体,若是太后有恙,大兄回朝又当如何?”
说完这话,朱祁钰真就头也不回的走了,留下了胡濙、王直等各部衙主官一脸无奈。
谁也没想到朱祁钰会在这时候发难,平时表现出来对皇太后的恭敬迷惑了所有人的眼睛。冷不丁这么一下撕开伪装,突然发现原来是披着羊皮的猛兽。不,说猛兽都不合适,就是能吞噬万物的潜龙,一旦跃入九霄根本不是凡人能够阻挡的。
特别是走出南苑时那句话,该怎么理解?上皇回来后该怎么办,是呀,该怎么办?
现在是太后死撑着为太上皇帝朱祁镇站台撑腰,现在都已经全国要闹暴动了也不肯放松。暂且不说是不是会真乱起来,就是他上皇返京之时今上容不容得了他都不好说。
只要太后不在了,今上完全可以顺天应民下旨将上皇囚于某处,又或者一杯寿酒送走……呸呸呸,怎么敢这么想,太邪恶了。
皇帝朱祁钰就这么甩袖子走了,胡濙等人可不敢走。来南苑之前皇帝就说好了,这事他解决不了,让朝廷派加急信使往北追上使臣团队问计上皇。
这事问计上皇?
开什么玩笑,以他朱祁镇的性子你跟他说:“陛下,现如今全国都反对你回来,要不你留在塞北好吗?”
那不是扯蛋吗?!
皇帝不管,上皇又根本够不着,不管怎么说太后昏倒了朝中重臣都还是要问候一下的。于是,几人留了下来。
在太医的紧救下,皇太后悠悠醒转过来。对于胡濙等重臣的问候,孙太后面无表情一脸死灰。
冷漠的眼神从人群中扫过,孙太后沉声问道:“那个贱种呢?”
谁知道说的是谁,可是谁也不肯接这个话。
“臣老矣,刚才太后所唤未能听清,还请上皇太后告知。”这事也还是只有胡濙来接话,不然就要把天聊死了。
“哦,无事。太后要歇下了,请众臣工先退下吧!”钱氏的政治手段跟自己丈夫一样菜,但是这些基本礼仪还是清楚。孙太后今天的言行明显也激怒了今上,所以才会把狠话说出来伤了皇太后。
如果再闹下去,只怕真的像今上所说的那样,太后不在了,太上皇怎么办?
“太后抱恙,臣等理应随侍左右。便是今上适才也赶往太医院亲自过问药剂,臣等又岂敢擅离?而且朝廷仍有大事非太后定夺不可,臣等心焦如焚,还望太后以朝廷为重,以祖宗祖业为重,万万保重金身。待上皇回京,仍可尽享天伦。”于谦双手一拱,身体微微前倾,算是向太后行了个礼。
“上皇…上皇……他还能算是上皇吗?”这个称呼,恐怕很快就会成为过去式了吧!
朱祁钰这个孽种出手真是又狠又毒,时机把握太准了。不!这一切的一切一定就是这个孽障弄出来的!
先是让人在民间散布消息,比较景泰朝与正统朝的差异,然后搅动云南、广西两处各民族对朝廷的不信任。然后将正统朝对待叛乱从来是大军剿平作为刺激浙、闽、粤、桂四地做为挑拨人民造反的由头。
如今整个南方就要再次乱起,所有矛头直指太上皇帝朱祁镇回京一事。是的,就是反对太上皇帝朱祁镇回京,并不反对上皇回大明。
如果回到大明不在京城,那还是太上皇帝吗?至多不过就是一个藩王而已。
更可恶的是居然找了个不知名的宫人出来诈做长安宫故人,话里话外都暗示着胡氏的死有宫里不可告人的秘密。有什么秘密,无非就是想说孙太后看到时间日久,大家都不在关注长安宫后出手弄死了昔日皇后呗!
一旦把这事掀到台面上,那真是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上皇登基十四载,众卿何能不念旧主之情,竟要生生逼死我们吗?”孙太后想打悲情牌。
旧主之情?
不存在的,这辈子都不存在的。
正统登基的前几年年龄还小,都是辅臣定计处理朝廷上下事务,整个大明朝应该说是呈一个好的局面发展的。当时裁撤宫里多余的杂役,放宫女出宫这些不算,对待贪腐等问题处理也很及时有效。
但这一切都从正统亲政开始变了调,身为近侍的王振将正统的脾气秉性拿捏的稳稳的,随着三杨去世后朝廷里大小事务最后都是王振一言而绝。
多少忠直臣子因此被贬官、下狱甚至丢了性命,故主旧情?太后你可会说笑话。
“臣等虽念旧情,然实在是朝廷公事为重。还请太后念及祖宗创业不易,谨守法度,为天下计,为万民计。”
“臣附议。”
“臣附议。”
“臣等附议……”
“那依尔等之意,要将上皇如何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