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上看向来人,四十来岁年纪,典型的中原人。
“你是漠北国师?”
“是。”
“你一个中原人怎么去了漠北当国师?”
“祖上原是商人,在中原与西域、漠北一带经商。前朝灭亡后,中原大乱,大父便带着全家避去了漠北。
我在漠北长大,不能算完全的中原人。”
国师呈上一封信,“这是盖有王的印章的书信。”
平吉公公将信接过,确认没有问题后呈给圣上。
圣上并没有马上看,而是问道:“你们王是什么意思?”
“王的意思是两国签订休战协议,互为兄弟之国。陛下年长,王愿称陛下为兄,后世仍以此论。
两国以漠河为界,两国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你国每年向我国提供助军旅之费金一万两,粮三千万吨、绢二十万匹,至乌海交割。
双方于边境设置市场,开展互市贸易。
还有一个条件王写在信中。”
漠北国师没有将最后一个条件说出来,想必是见不得光的。
可圣上根本没有想法拆信。
正常年度,不遇上天灾,中原每年粮食总产量约为一亿六千万吨,人均粮食大约是伍佰斤。
这个数字看着不错,但是田地多集中在世家、贵族手中,百姓上交各项税赋外,只将将够吃。
要是遇上灾年,粮食产量骤减,百姓就都得饿肚子。
可漠北一开口就是要粮三千万吨,那到时都不需要漠北南下,中原百姓因为饿肚子自己就先内乱了。
还有两国以漠河为界,那岂不是要将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四座城池全部划给漠北,那就阻断了中原与西域的商贸来往。
至于金一万两、绢二十万匹虽然对朝廷造不成什么影响,但也没有白白给的道理。
如果是漠北兵临都城,那没办法还谈上一谈。可去年底魏不绪刚将漠北军队打退,如今正在日日练兵,哪有怯他们之理?
也不知道漠北哪里来的底气提这样的条件!
这个天下可是他辛辛苦苦打下来的,还要传于子孙后代,没得便宜了漠北人!
“你回去告诉漠北王,他说的条件无异于痴人说梦,朕不可能答应。
朕念着你是来使,不与你计较,否则敢提这样的条件朕定要砍了你的脑袋。”
“可是陛下,你每年花费在西北边防军上的军费开支可不比我们王提的条件少多少,和谈成功后,你可将西北边防军撤了。”
圣上接话:“朕将西北边防军撤了,然后等着你们漠北军队打到都城来?”
“这样说,陛下是没有和谈的想法了?不怕漠北和西域联合起来攻打中原?”
“打仗最是劳民伤财,朕不想打仗。
但这不代表朕害怕打仗。
朕也是在马背上打下来的这个天下。
假若你们真有诚意和谈,只能是真正的平等谈判!”
漠北国师道:“那我先告辞。我现在住在都城客栈,陛下改变主意再让人联系我。”
说完漠北国师离开了,也没拿走漠北王写给圣上的信。
漠北国师离开后,圣上问顾元晋:“你怎么看这件事?”
顾元晋道:
“漠北王提的条件是陛下完全不可能答应的,臣瞧着漠北国师的言行举止也不像是没有头脑之人,还有他临走前说的那句话似乎也意有所指。
陛下不如先将信拆开看一下漠北王另外提的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