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刘晓辰的选择困难症发作的时候,老二那边先开口了。
毕竟涉及到有可能要用。
老二还是选择了一把他熟悉的枪型。
听着老二选择的枪型,杰夫一下子眼睛都亮了。
“有眼光,这位。。。。”
“呃,你可以叫我。。叫我L。。”
好嘛,老二纠结了半天叫什么,最后竟然叫出来个英文字母。
“L,你真的是太有眼光了,我跟你说。。。。”
接下来,就是杰夫这边跟老二两人对于1911的不断的赞美之词了。
趁着这段时间,刘晓辰也选好他想要用的枪型。
既然格洛克17都出来了。
那肯定要试试这把被后世吹上面的军警神器了。
“杰夫,能不能把格洛克17和M92都拿一把过来。”
当然了,刘晓辰也在想着要是格洛克17要是不习惯的话,也弄一把常用枪了。
本来,还跟老二说的兴高采烈的杰夫,听着刘晓辰说着的格洛克17。
脸色立马就变了。
就跟中世界那些。。。看异教徒的眼神,是一样一样的。
都是那种恨不得“烧死他们”是一样的。
顶着杰夫怪异的眼神,刘晓辰默默的拆起了由店员送过来的格洛克17和M92。
看着刘晓辰熟练的动作,杰夫这边“哼”了一声,又开始跟已经在给弹匣装子弹的老二唠了起来。
刘晓辰这边验完枪,发现没问题之后,也就开始给两把手枪的弹匣装着子弹。
然后,按照自己的节奏,不断的射击着,不断的找着手感。
等交替的打完一个弹匣之后,刘晓辰还是决定使用格洛克17了。
不说他的装弹量,就说那因为大量的使用工程塑料而减轻的手感,刘晓辰也会选择它。
既然选定了。
那下一步,肯定是磨合枪感了。
刘晓辰重新把格洛克装满子弹之后,不断的按照自己所习惯的射击方式,从30米开始射击,一直射击到15米。
现在,刘晓辰用的是正统姿势,也就是两脚分开50公分左右,然后用着“一手推,一手拉”的姿势据枪、瞄准、射击。
可到了10米靶,甚至是5米靶的时候,刘晓辰却改变了射击模式。
看见过西部牛仔左轮速射比赛么?
对,刘晓辰现在的第一枪跟那些牛仔在比赛时候用的姿势差不多。
都是从腰间的枪套里把枪拔出来的时候,直接在腰间就开了第一枪。
不同的,就是牛仔在比赛的时候,为了速度,也为枪口尽量的能跟靶子保持一个水平线上,会把自己往后折成一个弧,就跟“)”这样式的一样。
而刘晓辰是直接保持站姿,拔出手枪的同时,用手腕发力,带动后面的手肘和前面的手里握着枪,使枪口在极短的时间里,能跟靶子保持水平。
当第一枪开出来之后,手肘继续上抬,同时握枪手前推,在胸口位置开出第二枪。
等到第三枪的时候,左手作为辅助手,已经伸到了胸口,和握枪手汇合,同时握住手枪。
对,刘晓辰的第三枪也不是按正统的射击姿势那样,手枪差不多都快举到跟眼睛一平的位置才开枪。
看出来了吧?
对,没错。
刘晓辰现在用的是“CARS中轴锁定系统”和“莫桑比克”。
只不过,这是刘晓辰根据后世的电影,一点一点练出来的一种“似是而非”的射击方式。
就这,随着刘晓辰的“当当,当”的中靶声,一旁观看着的鲍勃,和已经带上耳机,却仍然用着超大音量和正在射击的老二唠着磕的杰夫惊讶的一阵了。
刘晓辰只当他们是没见过世面,也没在意。
毕竟当初在湾岛训练的时候,刘晓辰为了练习射击,也被围观过。
紧接着,刘晓辰又射空了好几轮的弹匣,也就停下来了。
摘掉耳机,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鲍勃而杰夫,都站在了刘晓辰的身后,跟已经结束了的老二,在说些什么。
“辰,你真是太棒了。请问你的射击方式是在哪学的?是有过在我们灯塔服役过的经历么?还是有去过莫桑比克?”
看着已经被传送过来的靶纸上,一个人形图案的胸部和头部密密麻麻分列的弹孔,杰夫毫不吝啬的夸奖着。
而鲍勃,也是在鼓着掌。
可刘晓辰却是一头雾水啊。
因为杰夫这个白人老头问的问题,根本不挨着啊。
什么就“服过役啊”,又什么叫去过“莫桑比克”?
难道莫桑比克不是射击法,反而成了地名?
这时候,还得是老二啊。
直接走到刘晓辰的身边,小声的用着粤语跟刘晓辰解释着。
“这个老头说他是最先使用这种Double tap,再加上一个Head shot的射击法的人,他只交给过灯塔这边的陆战队。而他有个学生,去了莫桑比克当拥兵,才把这项技术传了出去。”
卧槽,还真有莫桑比克这个地方啊。
刘晓辰一直以为“莫桑比克射击法”只是因为发明的人叫“莫桑比克”呢。
原来,都是误会啊。
看着刘晓辰和老二在那嘀咕了半天,也不回答问题,杰夫急了。
“辰,你有听说过IPSC?有没有兴趣加入我们?”